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23718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运用的实践研究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 石 晶一、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因为此,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强调“计算机必须从娃娃抓起。”由此,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建立由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学习软件和园园通工程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逐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2、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其实,多媒体以其突出重点、图文并茂、灵活生动、操作简便等优势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建构,实现幼儿素质发展和学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看,我们确实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与幼儿园教学形式上结合但实质上分离的状况。表现在,违背幼儿的认知规律,往往会有多用或滥用多媒体。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来有效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二、研究的概况本课题是2005年立项的教育科研项目。其研究对象为奉贤区南中路

3、幼儿园(也是处奉贤城区中心,幼儿计算机网络设施、设备相对完备的园所之一)的小1班和小2班50名幼儿及其教师。至2007年基本完成预定的研究过程及其任务。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是,在调查并分析运用多媒体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多媒体运用与幼儿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内容、原则和策略,并通过实践提高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使用价值。同时,通过课题实验,制作一批信息量较大的课件,设计具有示范作用的案例和教案。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理论、实践和探索经验;观测法,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班多媒体运用与教学活动的状况进行测试与分析;比较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把

4、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学;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三、研究结果(一)对多媒体运用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1、关键词的界定多媒体运用,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将声音、动画、图像、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工作。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幼儿园教学强调适切

5、性。从其一般含义上看,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需要等方面的特征。而运用多媒体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则在于体现幼儿的发展及其自身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之间的契合程度。2、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可以激发幼儿再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然而,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就在于它是否有质量、有效益,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同时,影响教学活动成败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其中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使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学过程的组织,采取

6、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同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不同使用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而且通过所编制的系列教学活动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符合幼儿的生动性、直觉性、情趣性等生理和心理以及认知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幼儿置于一定的情景中有效激发参与活动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幼儿有独立思考、操作的机会去获取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教学活动有效的完成。由此,我们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

7、南的要求,尝试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凸现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价值,提高教学活动的质效。(二)对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测试结果 将我园小1班和小2班的50名幼儿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经测试和统计,结果显现如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真倾听状态测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语言表达测试从以上二个图表中可以说明,实验组幼儿在积极倾听的专注程度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都要高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多媒体有其独到的优势。多媒体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并以生

8、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的主要原则主要包括多媒体选择的适切性、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相宜性、多媒体与教学过程的相融性。1、多媒体选择的适切性在选择多媒体设备时既要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适切,又要与教学活动内容相适切,还应注意方便操作。(1)针对性就是针对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年龄特点等,针对教学活动内容的中心环节以及难点、重点,考虑是否采用多媒体。如大班教学活动可爱的奉贤,教师将奉贤的旅游景点利用摄像的方式将各个旅游景点从不同的

9、角度拍摄下来,然后通过电视机呈现,这样的效果不仅使孩子清楚地观察到旅游景点,而且有的因为幼儿所熟悉的场景而引起共鸣。(2)巧妙性就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过程性、差异性,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并附之以其它教学工具,赋予教学活动内容以更直观、易领悟的情节性。如大班献爱心活动,教师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出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场面,虽然画面很精致,但是却花费了老师不少的功夫。如果此时教师利用报纸上的相应图片或者网上的图片,再经过photoshop编辑插入课件,这样的一个课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带给孩子是一个真实的场景感受。又如小猫睡觉了活动,引导幼儿听辩小猫和老鼠的走路声音,就可以选择录音设备或者

10、超级解霸;再如活动在动物园,用powerpoint来制作成教师使用的演示课件,让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动物住处的特点。(3)便捷性许多软件之间都有互通性,一个故事活动的演示既可以用flash软件来制作,也可以用powerpoint来制作,又或者用ha_screensaverfa来制作,其实都可以,关键在于教师对哪一种软件制作熟悉或擅长,这样制作起来,就省时省力,而且制作起来就方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相宜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1)必要性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

11、助教学,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我曾经观摩一个中班的教学活动会变的颜色,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请幼儿猜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什么颜色?虽然活动气氛很热闹,幼儿的状态很活跃,但幼儿这种无任何经验的猜就是一种盲目的猜。(2)简洁性当确定好教学内容适宜用多媒体形式来呈现后,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简洁的多媒体课件,以优化教学内容。如我园老师曾经制作过关于春天的颜色的两个课件,其中一个课件里有背景音乐、教师配音,整个画面的内容很丰富,角色形象很多,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另外一个课件里只有教师配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角色形象,色彩也较单一,整体效果非常简洁。通过试教,我们发现用后一个课件试教下来的效果

12、明显好于前一个课件。究其原因,前一个课件里无关内容太多,而且画蛇添足,春天的颜色是一个故事活动,课件里有背景音乐和教师配音,会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使幼儿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配音所含的教学内容,从而不利于幼儿听清楚故事的内容,也削弱了教学效果。(3)主体性二期课改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并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让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而要成为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如小班活动动

13、物冬眠,我不仅将几个冬眠的动物融入在故事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倾听故事来知道冬眠的动物有哪些,而且在课件设计中,几个冬眠的动物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先是呈现小松鼠的身体局部(尾巴),再是小蛇的影子,最后是大熊走路的声音,通过对动物局部特征、影子和走路声音的制作,来刺激幼儿的视听感官,激发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4)差异性上海市学前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一,是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虽然针对的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但在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背后却是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幼儿。因此,应倡导“以学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让

14、每个幼儿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如在小班黑猫警长的数学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的能力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幼儿操作课件,能力弱的幼儿根据笼子上数字来“抓”(鼠标拖拽)相应数量的老鼠,当发现不对时,笼子里老鼠自然会逃走,从而使幼儿学习自我检查,能力中等的幼儿根据笼子上的数字和笼子的颜色来“抓”(鼠标拖拽)相“抓”(鼠标拖拽)相应数量的老鼠;能力强的幼儿根据黑猫警长的口令将老鼠抓到相应的笼子里去,这不仅巩固了幼儿对数数、颜色的认知,也提高了幼儿的听力和理解力。3、多媒体与教学过程的相融性如何使用多媒体要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安排,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又会影响到多媒体使用的效果,两者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的。(1)适

15、宜性一般教学活动过程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多媒体运用于活动过程的哪个部分,就看其是否适宜。有的可以在活动开始的部分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的可以在基本部分运用多媒体,以解决教学难点,如大家熟悉的上海市青年优秀教师吴佳瑛执教的屋顶上的秘密,在活动的基本部分中播放了一段有关“白鸟园”的录像和医院停机平的录象,这两端录象的播放,不仅使幼儿学习激情再一次高涨,也使活动的重难点有效解决;有的在活动结束部分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幼儿抛出问题,鼓励幼儿继续探索。(2)整合性二期课改理念强调整合,这种整合性理念应渗透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中,在利用多媒体运用与教学活动时,我们

16、也应有这种观念。应明确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任何一个活动的进行,教师都无法预料到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在使用课件时,将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如中班活动冰箱,一位教师用flash制作的冰箱就是来源于操作材料上的图片,冰箱的上半部分是冷冻室,下半部分是冷藏室,教师在活动中这样介绍到:我门看到的这个冰箱,它的上半部分是冷冻室,下半部分是冷藏室。教师刚介绍完,下面就有一位小朋友说:“我们家的冰箱上面是冷藏室,下面才是冷冻室。”孩子这么一说,教师只是敷衍回应说:“我们现在看画面上的冰箱。”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结果导致在活动后半部分中,当教师问到冷饮、新鲜菜是放在冰箱的上面还是下面时,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