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课程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35521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叉口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交叉口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交叉口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交叉口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交叉口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叉口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叉口课程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交通运输学院 道路立交工程课程设计 学 院 交通运输学院 班 级 交工1101班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指导教师 马昌喜 2021年 5 月 25 日*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 交通工程系 课程名称: 道路立交工程 指导教师签名: 马昌喜 专业班级: 交通工程1101 学生*: 学号:一、课程设计题目城市穿插口设计与仿真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稳固平面穿插口改善设计、立交设计的根底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 1、在*市选择一个平面穿插口,用AutoCAD绘制出该平面穿插口现状图,并详细描

2、述此穿插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运用本门课程所学理论,用AutoCAD绘制该平面穿插口的改善设计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设计说明改善思路、方法及具体的改善方案等。3、针对*市盘旋路穿插口,设计一个远期改善方案立交方案,并给出设计说明设计思路、方法等。备注:以上图纸均用4#图幅。四、工作进度安排 4月214月28日:完成第一个设计任务; 4月29日5月5日:完成第二个设计任务; 5月6日5月12日:完成第三个设计任务;五、主要参考文献1 沈建武,X瑞麟.城市道路与交通. *:*大学,20062 X国雄,李方.互通式立体穿插设计范例. :人民交通,20023 X岳,胡大琳.道路立交的规划与设计. :

3、人民交通,19944 X旭吾.互通式立交线形设计与施工. :人民交通,19975 杨少伟.道路立体穿插规划与设计. :人民交通,20006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立交工程. :人民交通,20017 罗霞.高速公路立体穿插规划与设计. *:*,1992审核批准意见系主任签字2021年4月11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引言第一局部 城市道路平面穿插口设计一穿插口的设计背景二 穿插口的存在的问题三常见的解决方法四平面穿插口的设计依据 五平面穿插口的交通组织六平面穿插口改善实例第二局部 城市道路立体穿插口设计七立交概述 7.1立交的概念 7.2 立交的根

4、本组成 7.3立交的特征 7.4立交的类型 7.5常用立交的特点 7.6 立交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7.7桥跨布置 7.8匝道 7.9立交的设计时速八 *市盘旋路立交设计 8.1根底资料 8.2立交设计 8.3该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九参考文献十附录- 优选. .城市道路穿插口设计引言穿插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都要在穿插口聚集、通过和转换方向。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行车速度降低,阻滞交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正确设计穿插口,合理组织交通,对提高穿插口的车速和通行能力,减少延误和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滞,保障行车通畅,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局部 城市道路平面

5、穿插口设计一穿插口的设计背景二 穿插口的存在的问题1. 穿插口设置位置不合理平交路口位置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该平交路口的交通平安性。平面穿插口位置最好设置在直线上,当设置在曲线段上时,曲线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曲线半径。进出穿插口的纵坡和穿插口范围内的纵坡变化量不宜过大。平面穿插口间距小、数量多,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平交路口必须与临近的平交路口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下一个平交路口,同时可以减少车辆之间的速度之差,使交通流能平稳顺利地到达下一个平交路口。2.平面穿插形式不合理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度,过小的交角使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增

6、长,穿插口面积增大,车辆往往以较高速度通过,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交通状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3.穿插口面积过大,缺少必要的渠化穿插口面积过大,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司机与行人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也使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过长,信号周期内穿插口清场时间过长,使行人过街困难。车辆通过穿插口时速度越快,追尾及左转车与直行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大,也容易引发左右转车与横过人行道的步行者之间的事故。4.视距问题良好的视距不仅使司机能够正确地判断各方向道路上的行车状况,从而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并能为司机提供足够的操作驾车时间。在平交口视距内如果存在障碍物,会造成一定的盲区,司机

7、驾车时缺乏平安感,并且很容易与被交道路上的车辆发生冲突。致使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来不及反响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而造成交通事故。这种类型的穿插口在支路与主线相交时特别容易出现。5.行人过街平安保障不够很多地方的穿插口普遍缺少行人过街等待区域,道路较宽时,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过街就会比拟困难。另外,即使在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可能同右转车辆发生冲突,这种现象经常出现,行人过街缺少平安感。三常见的解决方法表3-1常见的交通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问题点对策所属设计阶段穿插口交通堵塞供应车道数缺乏通过压缩车道宽度或利用分隔带增加车道车道过宽或太窄车道功能不合理根据流量合理确定车道功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防止

8、把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放在一起处理,而是分开处理信号周期过长确定最小周期,尽量减少周期相位组合采用对称设置导致通行时间的浪费根据流量与进出口容量灵活组合相位信号相序不合理相位衔接紧凑,绿灯损失时间小需求路网交通组织不合理平安交通岛的大小不合理,影响左转车的平安设交通岛应满足一个面积要求,同时不得影响到任何交通流的正常运行由于绿化或其他设施的存在,影响行车视距人行横道过长,行人过街平安保障应设置平安待行区便捷穿插口处的无障碍设计不正确无障碍设计应与相衔接的交通设施衔接顺畅人行横道上的障碍环境协调其他设施人行道位置不合理标志,标线不清信号灯的功能不明确路段动态瓶颈路段乱停车划定明确停车区进出交通干扰主

9、路交通通过合理管制措施和设计方案,降低干扰行人乱闯马路确定设置人行横道的合理位置和合理间距物理瓶颈车道数变更坡道虚拟瓶颈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停靠站位置不合理停靠站形式轨道交通与公共换乘不便协调设计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与管理四平面穿插口的设计依据 1.形式:十字穿插、X形穿插、丁字形(T形)穿插、Y形穿插、多路穿插、环形穿插。2.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3.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缩小穿插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过穿插口的时间,提高穿插口通过效率,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要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设置,缩短行人横过车行道的时间;尽量靠近穿插口,缩小穿插区域,减少车辆通

10、过穿插口的时间。人行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信号放行时间,通常选用的经历宽度为410m,标准规定最小宽度为4m。标准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那么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平安岛(最小宽度为1m)。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过街行人很多时,可考虑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4.停顿线:停顿线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2m处,以保证行人通过时的平安性。5.穿插口拓宽:建议顶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穿插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增辟左转车辆的专用车道。进入穿插口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用车道。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应

11、不小于3.0m;进口段长度一般为5075m。6.设计速度:穿插口的交通岛、附加车道和转角曲线等各局部几何尺寸均取决于设计速度。穿插口的设计速度与路段设计速度密切相关,两者速差过大时会因减速过大而影响行车平安,但速差小而路段车速高时仍然不利于行车平安,对环形穿插又有用地过大和左转绕行等缺点;7.设计车辆:平面穿插口设计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平面穿插转弯曲线的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时的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各级公路的穿插口应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作为设计车辆。8.规划交通量:在平面穿插设计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相交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穿插口规划交通量,并根据实测的转

12、弯车辆比率决定各路口的左转、右转和直行交通量。9.通行能力:平面穿插口设计,必须使其设计效劳水平下的通行能力满足穿插口规划交通量的要求,而且不同的交通管制方式,穿插口的通行能力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五平面穿插口的交通组织一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二左转车辆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在行车道宽度内紧靠中线划出一条车道供左转车辆专用,以免阻碍直行交通;假设原有行车道宽度不够时,可向中线左侧适当扩宽设置专用左转车道。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后左转车辆须在左转车道上等待开放或寻机通过,而不影响直行交通。2.实行交通管制通过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手势指挥,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或允许左转。3.变左转为右1环形交通:利用环道组织逆时针单向交通,变左转为右转,使冲突车流变为分流与合流。2街坊绕行:使左转车辆环绕邻近街坊道路右转行驶实现左转。3远引绕行:利用中间带开口绕行左转。三组织渠化交通1.渠化交通在行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