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30272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羿射九日》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羿射九日》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羿射九日》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羿射九日》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羿射九日说课稿一、说教材羿射九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 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1 .认识“射、熔、箭”等 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 9个生字。2 .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3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教学重点:.认识“射、熔、箭”等 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

2、 9个生字。能够讲述 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也是教学难点。三、说学情学生是二年级低龄儿童,认知水平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日 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还是能理解课文内容的。但是,对于主题,他们这个年 龄阶段的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和认知太遥远了。四、说教法1 .展示个性指名读对于羿射九日的重点段落和句子,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指名朗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抓重点词句这篇课文篇幅有点长,如果长篇大论会有点枯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就抓 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如

3、,羿历尽艰辛去射日这段文字中,我抓住里面的动词,既能让学生理 解动作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体会羿的艰辛。五、培养能力,说学法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同小组的同 学用“找朋友”这个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一举两 得。2 .抓重点段落、词句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深入学习课文,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六、说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我抓住低年级孩子

4、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神话故事导入课文,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2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回思考。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对生字的记忆。3 .精读课文,体悟文本。这篇文章重点抓住“人们生活的艰辛”、“羿射日的艰难”以及“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这 些重点段落。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自主阅读,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再通过 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 过程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4 .课外实践,拓展延伸。我以课文为依托,把学生由课内学习引导课外的实

5、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 的教学理念。5 .说板书设计:羿射九日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羿射九日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1.说预期效果1 .认识“射、熔、箭”等 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2 .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3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4 .说课后反思在备课时,我觉得这篇神话故事内容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在内容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对 于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心意思,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认知较少,还不能完全理解“上古时代 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一主题。我就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令我忧虑的是,孩子们虽然能初步感知文本,但是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还 不能完成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想出好的教学策略,更多的关 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