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2912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草船借箭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

2、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脉络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借箭的过程是哪一部分?剩余部分分别讲了什么?2. .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擂”,应读l

3、i,不能读li;“丞”,读chng,不能读c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3交流,分清文章层次。(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1.指名读第1自然段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a.课件出示: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b.

4、讨论、交流: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填词: 试探 心中暗喜 威胁 迫不及待 明知故问 将计就计 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脱口而出周瑜(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 ):“用弓箭最好。”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

5、候用?”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 )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感受惩罚。”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1、思考: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课外继续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

6、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他的这些做法妙在哪里?他算准了什么?方法:先自学,画出相关的词语及句子,想好后再与同桌进行交流。】2、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3、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课件出示:“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

7、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么做妙在哪里?诸葛亮算准了什么?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自由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他这样部署妙在哪?他又算准了什么?方法: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然后与同桌讨论。】4、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5、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知天时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那么诸葛亮看到

8、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

9、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

10、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

11、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3.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交流预设: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

12、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3、用自己的话说说借箭的过程及成功的原因。四、积累,扩展文本1、积累三国演义里成语: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手不释卷 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赤壁之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地方表现出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关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