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2274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1 岩浆岩实验指导2 实验一 超基性岩类(2 学时)8 实验二 基性岩类 (2 学时)10 实验三 中性岩类 (2 学时)12 实验四 酸性岩类 (2 学时)14 实验五 未知岩浆岩鉴定 (2 学时)16岩浆岩实验指导一、观察描述的基本原则: 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 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观察的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 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观察不是消极地观看,而是积极关注和思维的过程,是深入探索未知领域的过 程,通过这一过程,扩大感性认识,启发思考,

2、导致新的发现,所以它是科学研究 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详实的记录,用专业的术语、规范的语言、约定的符号、标 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等手段,把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二、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岩石学实验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 骤,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辩别岩石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特征)。2. 掌握岩浆岩手标本及镜下观察、描述和分类命名的方法,写出完整的岩石鉴 定报告,最终达到正确地鉴定未知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并准确定名的目的。3. 学会

3、利用岩石学特征确定矿物的成因类型、结晶顺序、次生变化和形成条件。三、岩浆岩观察描述的内容与方法: 岩浆岩的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野外岩石或手标本的观察描述; 二是室内鉴定描述,主要是偏光显微镜下的岩石薄片鉴定。(一)手标本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描述方法应借助放大镜、小刀和简单试剂(如稀盐酸)。 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其它特征和 综合定名。其中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岩石的最基本特征,又是分类命名的基础 应该仔细观察和描述。1、颜色: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是由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的总和构成的一种混 合色,其深浅取决于色率即暗色矿物在岩石

4、中的百分含量。一般由基性到酸性,暗 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至使岩石颜色由深至浅,因此根据其颜色可以大致确定标本 属于哪一类岩石。一般各类岩石的色率为:超基性岩90,基性岩4090(般50 士),中性岩30 ,酸性岩20,但有时 也不能完全按照此规律,如黑曜岩,是玻璃质岩石,虽然颜色很黑但属于酸性岩类 斜长岩颜色很浅却属基性岩类。观察手标本的颜色一般应放在30-5 0 厘米以外远观,以确定整体岩石颜色。颜色的描述除黑色外,多采用复合色描述、如灰白色、灰绿色。只有一种颜色 时,也应在颜色之前冠以色调的形容词,如暗绿色、浅红色等。有时亦可形象地描 述岩石的颜色,如砖红色、肉红色、土褐色等。岩石的风化程

5、度会影响岩石的颜色,所以观察时应尽量选择新鲜面。描述时将 岩石风化面和新鲜面的颜色,分开描述。如:灰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或风化面 褐黄色,新鲜面灰绿色。2 、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特征以及矿物 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的特征。观察时要按照各结构要素,逐一做定性定量观察。描述时则要先定出该岩石的 整体性、综合性结构名称。再指出局部或个别矿物的结构类型并描述具体的结构特 征。3. 构造: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分之间 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构造的观察应注意岩石整体特征。描述时应先确定所观察标本的构造类型,再 描述其特征。如描

6、述气孔构造时应指出气孔形状、大小、分布特征、有无定向排列 及次生充填矿物等。如条带状构造,应注意条带的颜色、粒度、宽窄、分布的稳定 性等。对于具块状构造的 岩石不需进一步描述。观察岩石结构构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岩石生成时的条件和产出状态。喷出岩一 般具有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流纹气孔和杏仁构造发育。浅成 岩一般具有斑状或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居多。深成岩一般具有全晶质粗粒状或似斑 状结构,常具块状构造,也可具有条带状构造。4 、矿物成分: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岩石的种属划分及定名的最 主要依据,因此正确鉴定出各种主要造岩矿物是鉴定岩石的关键。岩浆岩中常见的 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

7、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碱性长石、似长石类、 石英等。根据矿物含量多少分出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并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描述 它们的特征。矿物成分的描述内容和顺序一般为:颜色、形状、颗粒大小、光泽、透明度、 硬度、解理、双晶及百分含量等。若为喷出岩,基质中的矿物一般比较细小,肉眼不易辨认,但应尽可能对认出 的矿物进行描述,特别是对于岩石中的斑晶矿物应作详细的描述并估计出斑晶和基 质的相对含量。5、定名:按照“颜色十结构十次要矿物十基本名称”的顺序确定岩石的基本 名称。如黑色中粒橄榄辉长岩、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色气孔、杏仁状 玄武岩等。肉眼观察岩石或手标本,许多矿物不易辨认,一

8、般要求定出岩石大类名称即可, 如黑色中粒辉长岩、灰褐色安山岩、肉红色花岗岩等。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连这样 的要求都达不到,这时我们暂定名称,待薄片鉴定后再作补充校正。手标本描述实例:岩石浅黄绿色,均一块状构造,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粒径0.5 - 1mm。主要由 橄榄石(85%)透闪石(10%)组成,可见少量辉石与磁铁矿。磁铁矿具磁性。橄榄石:粒状、黄绿色,受微弱的蛇纹石化。辉石:黄褐色、短柱状,解理面 上具丝绢光泽,可能为古铜辉石,粒度比橄榄石大,最大粒径达5mm。透闪石:长柱 状,长约2 - 8mm,长宽比5 : 1-1 : 10,无色,玻璃光泽,杂乱分布并穿过橄榄石, 是后期生成的次生矿物。

9、定名:透闪石化纯橄榄岩。(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 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鉴定能弥补肉眼观察之不足,不仅可以准确确定岩石的矿 物成分,而且能进一步识别矿物之间的关系、结晶程度、生成顺序,进而确切定名 尤其对于细粒岩石的研究更为重要。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鉴定,基本上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结构 岩石结构和结构的细节特征一般都需在镜下详细鉴定。岩石作为矿 物集合体有总的结构特征:如粗粒花岗结构;中粒辉长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微晶 结构等;同时还可以有一些局部性的结构,如熔蚀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 条纹结构等。所以一个岩石可以有几种结构,描述时应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描述。岩石具等粒结构或不等粒结构时 首先按照

10、结晶程度、自形程度和颗粒绝对大小的顺序确定综合性名称,然后描 述结构特征。如: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结构,主要矿物正长石、斜长石呈半自形晶、 石英他形晶,榍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多为自形晶,矿物平均粒度为12.5mm。岩石具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时 先确定岩石的整体性结构,再指出局部或个别矿物具有的结构,最后描述结构 特征。如:斑状结构,基质玻璃质结构(基质具玻璃质结构的斑状结构),斑晶为 角闪石,全自形,粒度一般3mm,具暗化边结构。基质轻微脱玻化,具放射状球粒构。2. 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的鉴定应尽可能准确到种属名称,如斜长石应确定出是 钙长石、倍长石、拉长石还是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辉石应确定出是斜

11、方辉石 还是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是顽(火)辉石、还是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是透辉石还是 普通辉石。矿物成分的描述应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 对于具等粒和不等粒结构(指连续不等粒)的岩石,描述顺序依次为:主要矿 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但原有矿物仍可辨认时, 次生矿物不单独描述)。对于具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岩石,应先描述斑晶矿物,后描述基质(矿物和玻 璃质)。并分别估计它们的百分含量(可直接对斑晶估计百分含量,亦可以斑晶作 100%),然后再观察基质,尽可能鉴定出基质中的矿物。最后估计斑晶和基质的百 分含量。矿物成分描述的内容: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自形程度、光性特征、次生变

12、化和百分含量。对于矿物光学性质的描述,常见矿物重点描述几项鉴别特征即可。 比较生疏的矿物或第一次见到的矿物,应进行系统鉴定,全面描述光学性质。矿物含量的确定:一般有目估法和统计法(线计法、带计法、网格法、仪器法 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要求的精度和条件。目估法确定含量时,要注意矿物大小、形状、颜色深浅的影响,开始最好参照 标准图案估计。目估含量主要矿物精确到 5;次要矿物精确到1;副矿物可单独估计含量, 也可只估计总量,或采用极少量、微量、偶见等词语说明。3. 次生变化 岩浆岩固结后在岩浆期后溶液及变质作用的影响下,或者在风化作用的影响 下,部分或全部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可以推断岩石生

13、成的历史,所以在薄片鉴 定时一定要注意。在显微镜下鉴定蚀变岩浆岩时,首先要把蚀变矿物和原生矿物区分开来。要鉴 定出蚀变矿物种属,并测定含量。还要分清矿物之间相互交代关系,详细研究交代 结构。确定蚀变矿物生成顺序。搞清不同蚀变阶段矿物共生组合类型,对于强烈蚀 变的火成岩,还要根据残余矿物和结构特征来恢复原岩。岩石原生矿物蚀变较弱,次生矿物含量较少且来源清楚时,可将次生矿物含量 合并在对应原生矿物含量内。如果蚀变强烈,次生矿物含量较大或来源不清楚时, 就对次生矿物单独描述并估计含量。4.定名岩石名称=粒度+次要矿物+基本名称薄片描述实例:岩石具全晶质半自形细粒结构,主要矿物粒度在0.5 1mm左右

14、。橄榄石分布 于加大的斜方辉石内,呈包含结构,少量辉石围绕橄榄石边缘分布,呈反应边结构主要矿物橄榄石(80%),次要矿物古铜辉石(10%),副矿物磁铁矿,次生矿 物透闪石(10%),蛇纹石少量。主要矿物:橄榄石无色、粒状、半自形-自形等粒,粒径0.5-0.7mm,正高突 起,个别见不完全解理,平行消光,裂纹发育,最高干涉色达干涉色,蛇纹石化微 弱,二轴晶2V(Ng)=88。,Fo = 92,为镁橄榄石。次要矿物:斜方辉石,淡黄色,短柱状,粒径比橄榄石大,正高突起,具 110 完全解理,夹角近90,平行消光,一级黄干涉色,二轴晶2V(Ng)=84。,En = 89, 为古铜辉石。副矿物:磁铁矿,

15、黑色、不透明,粒状,粒径0.1mm,常被橄榄石、辉石包 裹。次生矿物:透闪石,无色,长柱状,正中突起,具闪石式110完全解理, 二级初干涉色,ZANg = 10。蛇纹石,少量,分布在橄榄石颗粒间及裂隙中,无色,低突起,一级灰白。 成因分析: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部分橄榄石具辉石反应边。粒状磁铁矿被前 二者所包裹,因此,其结晶顺序为:磁铁矿橄榄石古铜辉石。岩石经受透闪石化及轻微蛇纹石化。透闪石化发育说明岩浆演化晚期,交代溶 液的成份是富 Si 和 Ca 的。定名依据: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色率约 100,属超基性深成岩;岩石主要由 橄榄石组成(橄榄石透闪石=90)和辉石组成,在 P61 图 1-6-5 上投点,位于 4 区,即斜方辉石橄榄岩;考虑次生变化以透闪石化为主,作为形容词放在基本名称 的前面。定名:透闪石化斜方辉石橄榄岩。组别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项目名称超基性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