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2725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烛之武退秦师本课话题智慧的光芒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战国期间,楚国名门贵族伍子胥,避祸亡命于吴,途中,在边境被

2、守备人员捕获。伍子胥说:“其实,国君追捕我,是想得到我们家传的美珠。但是,在逃亡途中,我已经将它遗失了。如果将我押送国都,我就说是你把它拿走吞到肚里去了。那么你将被剖腹搜查。”那人一听恐惧不安,于是不得不将伍子胥释放。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没有智慧的蛮力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克雷洛夫2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托尔斯泰3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罗素4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荷马5谨慎是智慧的长子。雨果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缒而出()鄙远()阙秦() 杞子() 逢孙() 戍之() 失其所与()【答案】fnzhubjuqpngshy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

3、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答案】(1)“已”同“矣”,了(2)“共”同“供”,供给(3)“说”同“悦”,喜悦,高兴(4)“知”同“智”,明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鄙(2)辞(3)许(4)微(5)焉(6)以(7)之(8)其【答案】(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名词,边境形容词,鄙陋,指目光短浅(2)动词,推辞动词,告别(3)动词答应,许诺名词,处所数词,表示约数代词,这样(4)连词,假如没有形容词,微小副词,微弱形容词,精深奥妙(5)语气词,表陈述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兼词,从这里语气词,表停顿

4、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6)介词,因为介词,拿,后省略“之”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转折,却,而(7)代词,他,代佚之狐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郑国(8)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代词,那代词,指郑国语气词,表反语,难道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晋军函陵()(5)与郑人盟()(6)既东封郑()(7)越国以鄙远()(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9)不阙秦()(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1)邻之厚,君之薄也()(12)且贰于楚也()【答案】(1)

5、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4)名词作动词,驻军(5)名词作动词,结盟(6)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作为疆界(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8)动词作名词,恩惠(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1)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2)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正式场合。【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2)外交使节。(

6、3)那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寡人之过也。()译文:(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译文:(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译文:(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6)夫晋,何厌之有?()译文:【答案】(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呀。(2)省略句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3)省略句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4)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5)状语后置句佚之狐对郑文公说。(6)宾语前置句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鲁君子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

7、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并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

8、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郑文公自知不是秦、晋的对手,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本文通过记述秦、晋联合围郑,郑国烛之武说退秦军的整个过程,表现了郑国君臣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一致对外的团结精神,尤其突出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能言善辩,深明大义。【答案】深明大义,以国为重智勇双全,不卑不亢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问

9、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郑伯请求烛之武的原因的一组是()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ABC D【解析】为烛之武推辞的话;为郑伯向烛之武道歉的话;为郑伯分析郑亡对烛之武的影响。【答案】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

10、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解析】A项,“国都被占领”错误,文中只是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答案】A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问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秦国不应伐郑的原因的一组是()郑既知亡矣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A BC D【解析】表明郑国现状;为晋对秦的做法;为晋国的扩张野心。【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

11、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B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C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烛之武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一场风波,终于平息。D烛之武以利益引诱秦伯,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使得秦军撤退。晋侯退兵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是“利”字使然。【解析】C项,讲“仁”“知”“武”大道理的不是烛之武,而是晋文公。【答案】C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

12、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秦、晋联合围郑的直接原因。B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骄横傲慢的态度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等情况,作者都只字未提,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详细交代。C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进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13、【解析】B项,文章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略的交代。【答案】B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之所以能够劝说秦伯退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直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为秦国打算。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郑国灭亡只能对晋国有利。C当年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送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和“子犯请击之”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军的力量要强于秦军。【解析】D项,“当时晋军的力量要强于秦军”错。【答案】D话题:烛之武用了大量的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甲:“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是从事理上说的,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无利,反而因“邻之厚”而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