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22694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课时训练1我们周围的环境1.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第12题。1 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科尔沁沙地D.亚马孙的原始森林2.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第1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理解,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A、B、D三项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天然环境。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错带,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超载放牧等原因形成。第2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活动,黄淮海平

2、原上建造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答案:1.C2.C3.下列现象或过程,哪些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A.因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B.科技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打击D.发展草原风光旅游业,内蒙古畜牧业从业人员减少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答案:A4.下列环境,需要人工干预调节才能维持平衡的是()。A.原始的热带雨林B.城市聚落C.极地苔原地区D.海洋生态系统解析:城市聚落是一种人工环境,人类只有不断向

3、其输入物质与能量,输出废弃物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答案:B5.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完全对立的关系B.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C.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D.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解析: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答案:C6.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解析: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发自然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此时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答案:D7.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4、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第78题。“环境负担”公式:EB=P+A-TP人口(Population)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7 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看,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大力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C.推广良种

5、,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由图可知,人均耕地反映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推广良种属于创造财富的技术。答案:7.C8.C9.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和。(3)人类社会通过活动和活动向环境中排放。(4)由图看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解析:人类与环境关系密切,人类占据环境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要吸收、容纳、降解这些废弃物。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答案:(1)制约(2)物质能量(3)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废

6、弃物(4)互相影响、互相制约10.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涉及历史学科相关知识,是跨学科综合题,主要考查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乙中可判断此时人类不断开发自然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大量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给环境带来了影响,使人地关系不协调,所以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第

7、(2)题,解答本题应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影响,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如果广泛修建梯田,破坏植被,直接造成的生态变化有哪些?第(3)题,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现象。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此题可以结合历史上关中地区或江南经济开发分析说明。第(4)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在回答第(1)(2)(3)题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