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2426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杜牧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注文举:指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蒯通:汉初人,著名谋士。汉书蒯通传载,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有人劝他应该向相国曹参推荐处士梁石君等人,他以邻家妇乞火作比,答应推荐,最后曹参果然重用了他们。北极:指朝廷。西江:指长江,张祜居地丹阳临近长江。张祜宫词中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之句,为人所传唱。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2分)参考答案:应酬之作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答:解析

2、:解答本题,主要从使用的手法、作用等角度思考。从使用的手法的角度,尾联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张祜不受重用的悲痛和愤慨。另外,尾联以诗人的慨叹作结,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参考答案:引用了张祜的诗句,说其传唱度很高,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可怜”和“虚唱”两词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高却不能被重用的痛心和愤慨。以深沉的情感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无穷感叹。(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

3、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注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3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4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6分)答:参考答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每点2分,意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8分)民

4、夫宋伯仁阃帅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挑泥锹无休日,失业妻儿有叹声。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锹:铲子和大锄头。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5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每点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8分)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

5、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注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诗人所写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的开边之策的看法。蒲桃,即葡萄。7“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中“空见”的意思是,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为草芥的行径的讽刺,表达了诗人的心境。(2分)解析:“空见”是“只看到、徒然看到”的意思。将士的性命只换得西域葡萄进入汉家朝廷,表达的是一种悲愤的心境。参考答案:只见悲愤(每空1分)8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都运用了叠词,试赏析本诗叠词的运用。(6分)

6、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声声慢理解叠词手法,然后结合本诗叠词的使用具体赏析。叠词的表达效果通常是“强调语意”“渲染氛围”“增强抒情性”“增加韵律感”等。参考答案:“纷纷”,极写凄冷、酷寒情状,强调从军生活的辛苦;“夜夜”“双双”写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哀啼落泪,烘托士兵远戍的悲哀;“年年”写出士兵战死的情况经常发生。(3分)全诗叠词的使用,不但强调了语意,增强了抒情效果,而且使诗歌更有韵律感,增强了音乐性。(3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8分)春庭文同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花间蜂去抱黄粉,苔上燕来衔绿泥。两行高梧初荫合,一番新草恰生齐。微禽已识幽人意,飞下栏干向

7、里啼。9诗歌颔联中“”和“”二字,凸显了春天庭院的勃勃生机。(2分)参考答案:抱衔(每空1分)10简要赏析诗歌尾联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答: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识”写鸟识人情,微小的禽鸟似乎了解幽居之人的心境。视听结合。“飞下栏干”是所见,“向里啼”表明人听到了鸟鸣。景中含情。尾联用鸟欢快的啼叫表达对庭院里景色的喜爱。(每点2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8分)成 都 府杜甫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

8、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注安史之乱中,诗人举家迁徙,艰苦跋涉,终于到达成都。此诗为诗人刚到成都之时所作的。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在桑榆树间,指日暮。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11本诗是按顺序来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交织着两种情感。(2分)参考答案:时空喜忧(意对即可,每空1分)12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请对该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各举一例并加以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以夕阳照着桑榆树起兴,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氛,引出自己的漫漫旅途,表达了深沉的羁旅之情。(以

9、此句为例分析“赋”的运用:直接写自己风尘仆仆地在黄昏时来到成都。或分析“比”的运用:桑榆之日正是诗人垂暮飘零的写照。)“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大江东流起兴,引出游子常年漂泊在外的悲伤与无奈。“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以“赋”的铺陈手法,写出了成都的繁华热闹。“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运用了“比”的手法,以黄昏时星星与月亮争夺光辉暗寓诗人对中原寇乱未平的担忧。(每点2分,赋比兴各任意答出一例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8分)塞 下 曲李益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塞 下 曲许浑

10、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注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13这两首诗同属边塞诗,李诗基调,许诗基调则。(2分)参考答案:豪壮悲怆(每空1分,意同即可)14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抒情手法和思想感情。(6分)答:参考答案:李诗前两句通过叙事抒情,(1分)后两句借边塞苍凉雄壮的景色抒情,(1分)全诗抒发了将士们戍边守关、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1分)许诗通篇通过叙事抒情,(1分)将桑乾河北一场夜战,半数将士战死未归一事与次日清晨家书抵达,告知寒衣已寄出一事加以对比,(1分)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戍边将士及其

11、亲人的深切同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情感。(1分,“同情”“反战”有任何一个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8分)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注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15从体裁常识看,“梅花引”是,“荆溪阻雪”是,全词表现了词人乘船阻雪于荆溪时的之情。(3分)参考答案:词牌(词牌名)题目惆怅(每空1分,意对即可)16词的下片表现情感的手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分)答: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对往昔“花外楼”“柳下舟”温馨旧游的回忆是虚写,对“寒水”“黄云”“夜雪”等景物的描写是实写,以虚衬实,虚实相映,突出了词人怀念往昔和感伤现实的情感。托物言志。梅花是词人的化身,有着傲雪的精神,词人引入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使立意更深刻,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词人相近。(每点2分,答全给满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718题。(8分)中吕普天乐秋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