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2412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祖父教学资料长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八祖父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展现的是“我”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童年生活,也是整部作品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正如文中所写,美丽如天堂一样的后园、整日笑着的慈祥的祖父和天真烂漫的“我”,是学习本文时需要重点体会的内容。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可以引起读者,尤其是学生的情感共鸣,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往事。后园是生机勃勃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满身带着金粉”的大红蝴蝶、“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满身绒毛的蜂子尤其可爱。

2、后园是色彩斑斓的:单是蝴蝶,就有极小的白蝴蝶和黄蝴蝶,还有更好看的大红蝴蝶,更有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在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后园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样的后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是“我”与祖父的自由天地。因为后园是美丽而自由的,所以“我”与祖父在这里也是自由快乐的;也因为这里有“我”与祖父自由快乐的回忆,所以后园才更显其美丽。在后园,“我”是自由而快乐的:“我”用

3、脚溜平撒了白菜种的土窝,“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铲地时,“我”根本不会,“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不认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这些都是“我”的游戏,“我”快乐的源泉。干得累了,玩得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怎能不令“我”快乐异常?当然,这一切应感谢陪伴自己的那位整日笑着的祖父。祖父最大的特点,便是“眼睛是笑盈盈的”。当“我”把除草当游戏,苗草不分时,祖父大笑;当他重复着不知做了多少次的游戏时,他“和孩

4、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他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尽管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未免“可笑”,在祖母看来未免显得“死脑瓜骨”,但正是这笑容,给了童年时的“我”最大的温暖。“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正是在后园的太阳下,在祖父阳光一样的笑容里,“我”体会到了最幸福的童年经历。二、问题探究1“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是从孩子的角度发出的感慨,从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后园里,所有的植物、所有的昆虫都是生活在太阳下的,都是自由自在的、健康的、漂亮的。甚至大树会发响、土墙会应答,这是因为在作者心中,后园

5、这样的地方是自己理想生活的所在,在这里,祖孙俩享受着自然的美好,有着自由的心情,享受着最自然、最幸福的天伦之乐。他们也是生活在“太阳下”的,他们的内心也是“健康的、漂亮的”。这也正是作者强烈渴望得到的理想的生活。2“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在孩子的心里,房子里的世界是狭窄的,后园的世界是宽广的。你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吗?“房子里”的世界指的是祖母做家长的世界,在那里,“我没有什么同伴”,祖母又因为“我”的淘气而用针尖刺过“我”的手,还曾因为“我”的恶作剧而“骂

6、起我来”;不仅是“我”,祖父在那个世界也被视做“死脑瓜骨”,什么工作也不被分配。所以,个性自由的祖孙俩心中,那个世界自然是“狭窄的”。而相反的,后园有着祖孙俩最向往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亲近自然、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它是“宽广”的。思考与讨论一、从课文第一部分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设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字里行间传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描绘了后园清新美丽的自然风物,也展现了“我”与祖父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快乐无比、自由无比、幸福无比的心情。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

7、球似的不动了。”孩子有的是时间与精力去细致地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孩子有的是好心情欣赏后园里昆虫的可爱与美好,在“我”的眼中,后园是多姿多彩的,后园充满了情趣。“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在后园中不停地劳作,“我”也就随之做着自己的游戏,目的不在学习,而在寻找快乐。在这样的简单几笔之间,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小小的孩子追随在祖父的身后,模仿着所有的举动,却又像是捣乱似的游戏着,因为在后园她的世界里,她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尽情地做些什么。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欢快的心情。文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思考本题时应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

8、上用心体会作品的细节描写,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二、课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个?说说原因。设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并准确把握小说作品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课文中最值得关注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我”与祖父。文中的“我”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我”在后园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充分享受着祖父为“我”营造的自由空间。“我”还在祖母面前也表现得“无法无天”,完全不懂“规矩”。文中的“我”就是这样一个率性的、热爱自然的、向往自由的孩子。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他只负责擦一擦祖母地榇上的锡器,却还

9、常因为“擦得不干净”而挨祖母的骂。祖父被祖母否定为“死脑瓜骨”。但是祖父却用心地经营了一个自由自在、美得像天堂一样的后园,他在那里整日地忙碌着,在那里,他把他的慈爱毫无保留地给了他的孙女。祖父还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们做着老套的游戏,并乐在其中。他就是这样一位“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长者,他是“我”儿时快乐的源泉。教学建议一、呼兰河传是萧红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自这部小说,情节相对独立,但如能由教师对原作加以简要介绍,学生便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如能引导学生完整阅读小说原作,效果最佳。二、课文篇幅较长,但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好词佳句,建议采用全篇默读、精彩段落有感

10、情地朗读,甚至背诵积累的方式,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处理好课文的阅读过程。三、课文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别有特色,语言精美,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把握人物形象、赏析写景佳句佳段上。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类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以及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

11、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她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萧军走进了她的生活。文学的收获: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

12、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生死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影响很大。萧红也因此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

13、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关于呼兰河传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三、茅盾的呼兰河传序一今年四月,第

14、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的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在广州先住了一个月,生活相当忙乱;因为忙乱,倒也压住了怀旧之感;然而,想要温习一遍然后忘却的意念却也始终不曾抛开,我打算到九龙太子道看一看我第一次寓居香港的房子,看一看我的女孩子那时喜欢约了女伴们去游玩的蝴蝶谷,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时专心致意收集来的一些美国出版的连环图画,也想看一看香港坚尼地道我第二次寓居香港时的房子,“一二八”香港战争爆发后我们“避难”的那家

15、“跳舞学校”(在轩尼诗道),而特别想看一看的,是萧红的坟墓在浅水湾。我把这些愿望放在心里,略有空闲,这些心愿就来困扰我了,然而我始终提不起这份勇气,还这些未了的心愿,直到离开香港,九龙是没有去,浅水湾也没有去;我实在常常违反本心似的规避着,常常自己找些借口来拖延,虽然我没有说过我有这样的打算,也没有催促我快还这些心愿。二十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

16、,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但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这次第三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而这样的寂寞的死,也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而又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