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2124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安徽人教新期中期末测试卷期中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测试卷题号-一-二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温馨提示: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卷面分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 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

2、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默写李白行路难(其一)第58句。(4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sha 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 ,还需要一些点zhul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 寂莫,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 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 ,一点情调。(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眉sh

3、a c梢)点zhu (缀)掠过(I询(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寂莫,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寂寞”。(2分)(3)“生气在文中的意思是生机,活力。(2分)(4)文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 ,完成(1)(2)题。(4分)吴承恩一一明代 施耐庵一一清代(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 .艾青诗选 一一艾青一一当代 B .西游记 C.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 水浒传(2)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书中一百零八将多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中不乏曾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如山东呼保义一一“及时雨”(绰号)宋江。(2分)4

4、. 九年级某班以“探寻安徽杰出人物”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1)活动中,晴晴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4分)在安徽大地上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璀璨的人物,他们如群星一般,照亮了安徽乃至中国的黑暗,迎来了新的曙光,A人类文化史和人类的历史过程 ,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今天 , 我们隔着历史的光影去回看那些创造的结晶、经典的艺术,巨人巨作,依然清晰。B群星璀璨,珍品星罗比比皆是,我们只能择英咀华。 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过程”改为“进程” 。(2分) B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该将“星罗(或:比比皆是)”删去。(2分)(2

5、)活动中,学校准备邀请本地一所大学历史系的张教授来校介绍安徽杰出人物及其事 迹,学校派你前去邀请,你会怎么说? (4分)示例张教授,您好!我是XX中学的XXX ,早就听说您在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硕果 因此我们学校派我来邀请您到我校做一个介绍安徽杰出人物及其事迹的报告,不知您本周五下午2点是否有时间,我们期盼您的到来(4分,注意称呼、身份,语言表达连贯得体)。(4(3)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到明明家附近的历史博物馆参观,以了解安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人物,请你根据明明画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么从学校出发前往目的地分)示例一从学校出发,往东北方向直行到十字路口 ,再往西直行到岔路口 ,然后往西北 走

6、,不远处就是历史博物馆。示例二从学校出发,向右走到十字路口 ,然后左转直走到岔 路口,再向左前方走就能到历史博物馆 。(4分。内容2分,表达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9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朱永新 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 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 ,阅读能力 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 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 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也是社 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

7、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 ,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 ,拥有共同的 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 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

8、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 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阅读力就是幸福力。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 与充实。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 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 ,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 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 ,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 ,也能形成一个 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

9、 ,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5请指出第段所论述的分论点 。(3分)阅读力就是精神力。(3分)6. 第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 调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每点2 分)7. 第段中加点的“宁静”“充实”能否互换位置?说说理由。(3分)不能(1分)。这两个词语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的需求,

10、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2分)。8. 文章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不能调换(1分)。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2分);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2分)。9. 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每点2分)【二】(21分)母亲洪烛 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是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

11、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 ,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 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母亲的拿手菜。小时候,母亲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

12、是什么? ”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母亲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母亲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 ,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 ,别人根本模仿 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 ,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 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 ,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它是无价的。 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 ,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 ,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 ,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

13、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 ,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 ,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 ,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 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

14、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 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 ,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 ,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 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

15、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 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10. 简要概括选文中描写的与母亲有关的事。(4分)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母亲炖排骨海带汤给“我”吃;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每点1分)11.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不能(1分),用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 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 、自责之情(1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