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2206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ecret(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1、建设单位:*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法人代表: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2、抚州市和*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3、省*乡*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4、省*山旅游区企划书;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7、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8、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四、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1、项目提出的过程目前,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

2、旅游经济热潮正席卷全球,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惊叹。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对这一“朝阳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态旅游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水域、沼泽等各种生态景观类型。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还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自然生物多样性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生态旅游价值的主要尺度。因此,生态旅游也可称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使环境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开展生态旅游,迎合了现代都市人逃避拥挤、污染的城市环境及紧张工作的压力而投身大自然的愿望,

3、使他们通过生态旅游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生态旅游的概念是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瑞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仅仅二十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到大自然中去”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新时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5-20%。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1999年开展“生态环境旅游年”以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地方政府将把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以大力推动和重点扶持。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我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森林旅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4、各地政府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森林公园1000余座,经济面积近100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约7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0多亿元,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我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有着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根据资源结构特点,我省已确定将生态旅游作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素有“省东大门”之称的*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有万亩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居省前茅,有“华夏翡翠、人类绿舟”的美誉,境内景色迷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成为一大优势。针对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全县广大干群在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主动找差距、

5、寻原因、求发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正视差距不畏缩,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决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多次邀请了国内和省市专家到县里调研和考察,进行论证,分析利弊,怎样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在县财政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忍痛割爱”,取消了一年为农民增收多万元却要消耗大量木材的袋装香菇产业、关闭和转移了多家年上交财政多万元的花岗石开采和加工企业、严格控制年纳税在万元以内高消耗木材的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

6、拥护。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年月的中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21世纪钟声敲响,*县委、县政府以其敏锐的眼光和走出家门看世界的博大胸襟,紧紧抓住发展生态旅游的拳头产业,提出大力发展*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加快*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促进资溪经济发展,实现资溪的崛起。 2、理由及意义:(1)本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立县”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一是国民经济结构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是一个带有工业化初期阶段特点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成份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经济总量偏小,2007年国内生产总

7、值为4.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11亿元,财政收入为4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7元。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县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和强县之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资溪的打算是:举全县之力,用全县之能,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财,血战三年求见效,拼搏五载图崛起,加快旅游开发,努力把资溪建成特色鲜明、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力争到2008年,实现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亿元;到201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3亿元,使旅游业成为资溪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打好基础,高起点。2007年,为使潜在

8、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应全面搞好资源向产品转化的规划,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改变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第二步是强力实施,快发展。突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力争到2008年,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初具雏形,打响资溪生态旅游品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41.7%,形成“三二一”的生产格局;第三步是率先崛起,创辉煌。到2010年,生态旅游成为主导产业,通过做旺做强做大旅游业,牵动和提升全县的生态产业,全面促进资溪经济发展,实现资溪的崛起。(2)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建设*山风景区的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调整当地以林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降低当地经济对

9、传统产业的依存度,逐步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有利于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青山长在,绿水长留,给子孙后代留下理想的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并给林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完善*山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本项目是改善旅游硬件环境,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山风景区连接各主要景点间道路有部分为森林小径,路窄坡陡,雨天泥泞不堪。新辟景点也因资金缺乏,没有及时修建游步道,因而交通极为不便;同时,食宿接待能力极低,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更极度缺乏;

10、与当地环境资源特色相结合的娱乐户外体育设施目前还是空白;另外,大部分景点也急需进行必要的修整。以上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势必形成游客进不去、住不下、玩不好、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丰富的生态资源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尽快改善*山风景区的旅游硬件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食、宿、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综合生态旅游体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4)本项目对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将原*山一带的农业林业劳动人口转移到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去,为那些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禁砍限伐而下

11、岗分流的林场员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因失业贫困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事实证明,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企业摆脱困境,重新振兴的成功之路,从减少贫困,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考虑,实施此项目也有其必要性。综上所述,拟建项目非常重要,投资该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1、研究过程根据*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单位编制*县*山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我单位于2007年1月成立了项目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3月中旬组织了调查组,对初拟的工程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对沿线的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进行了调查;对项目区域内的社

12、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未来旅游的发展规划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预测,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初步拟定,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4月初编制完成了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旅游发展条件;(3)研究拟建项目的水文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结合*山风景区发展规划,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4)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5)计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造价;(6)对拟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项目

13、的社会效益;(7)根据工程规模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8)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二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山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二、建设规模及内容根据省*乡*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确定本次项目建设规模。大觉岩宗教文化观光区总规划用地1.8万亩。项目主要对*山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的游步道、栈道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1)游步道:33000米(2)栈道:4000米(3)垃圾筒:740个(4)休息桌椅:74个(5)指示牌:65个三、主要建设条件1、区位条件*山风景区位于省抚州市的*县,与福建省比邻,是镶嵌在武夷山西侧的一颗绿

14、色明珠,居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国家风景名胜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之间,距南方重要铁路枢纽鹰潭市70公里,距省会城市南昌200公里,距福建省会城市福州380公里,距昌北机场220公里,武夷山140公里,境内316国道横跨东西,鹰厦铁路纵贯南北,泸瑞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即使乘汽车到上海也只需要6小时。拟建的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将从*山脚经过,资溪火车站也将建成二级站。与龙虎山旅游区相通的资溪至贵溪二级公路拟今年开工建设。项目区位条件优势明显。2、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县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130万元,比1997年增加5956万元,年增递增3%,财政收入4078万元,比199

15、7年增加328万元,年均递增1.7%。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72.38万美元。资溪的经济每年成正值增长趋势,为开发建设*山风景区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3、资源条件*山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种类丰富等众多特点。为开发建设*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资源条件。4、气候条件本项目实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度,极端最高温度39.5度,极端最低温度为13.1度,年平均降雨量度1929.9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70天。5、工程地质条件沿线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寒武震旦纪时期的变质岩浆地壳在上升条件下经过侵蚀切割形成,根据省地质局资料,项目区内无构造运动活动或发生断裂,地质构造基本上稳定。6、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山区有筑路料场,可提供石料,石质为花岗岩,沿途河溪天然砂砾等极其丰富,质地洁净等级好。筑路材料水泥,普通的当地可供,高标号的从省水泥厂购进。7、政策条件*县高层领导理念现代,思路清晰,意念统一,高度重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资溪旅游业发展,竭力推进资溪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资溪“生态立县”战略决策,不仅为资溪正确发展指明了通途,也为资溪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众意念支持和良好生态环境支持。四、项目投入总资金项目估算总投资163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