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1848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汇报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怎样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主要性的认识、主动应使用方法律知识的能力、遵法和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础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一) 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主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关键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它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和其它传输媒介占据关键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2、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很主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路径处理,没有法律我就没有措施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主要,我有时会尝试使使用方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主要或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原因,家庭及个人原因只占 20%。从中能够看出,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的部分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43.3%的同学以为能学到部分东西,剩下56.7%的同学以为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没有参与过。(

3、二) 主动应使用方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使用方法律知识的学生百分比依然不高,问卷中,试过使用方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临时没试过。参与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和用人单位签署协议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以后现受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使用方法律路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责任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四处跟他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83.

4、3%的同学认为本身法律意识不够,但知道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本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知道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处理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三) 遵法、护法意识。因为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和教育和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个被动的遵法状态,即使有较高的遵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升。对于部分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果断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部分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爱。(四)

5、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好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以后还,你会要求她(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全部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该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本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个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一般人一样犯了罪,应该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遵法是公民的基础义务,任何人犯了罪全部应该受到应有的处罚。另外,结果显示,全部被

6、调查同学全部期望能不停提升本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当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期望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五) 基础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含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以下:9、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要求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11、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1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16、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17、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关键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18、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分辨自

7、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根据民法要求称为?66.7%19、刑法要求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纪是10%20、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组成犯罪?40%21、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还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主动采取方法进行抢救,但抢救方法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2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显著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标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显著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百分比连续上升。其原因

8、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怎样经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问卷调查的基础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但是我们本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但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加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法,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需被信仰,不然她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大家对法律的一个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但于其强制性,更源于大家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和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定识自己和国家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