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1711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考生回忆版)小学数学吨的认识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二)建构新知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1吨=1000千克(2)分组活动,感受1吨

3、的重量。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分组汇报结果。(三)巩固提高1.把动物和合适的体重连起来。2.吨和千克的换算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四)小结作业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作业: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2.“数”与“量”的关

4、系和区别?【参考答案】“数”是表述“量”的语言文字符号,它是主观人为规定的,是可以随意改变的。“量”是客观事物的大小、范围、程度等,它是客观实在,是无法用意志随意改变的。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度量单位来表达。例如:重量是一千克的物体,可以表示为:1米、10分米、100厘米、0.001千米。小学数学上、下、前、后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2.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认识

5、“上、下”。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2.认识“前、后”。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

6、清_在_的上面,_在_的下面;_在_的前面;_在_的后面。(四)小结作业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回去与父母分享一下今天所学,认一认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答辩题目解析】1.“上、下”“前、后”的相对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的?【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图上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要让学生在现实空间的活动中完成。比如:让学生“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等问题。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