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21710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 13 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不大的( )。A. 不认为是犯罪 B 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 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 可以认定是犯罪2、 狭义上的刑法是指()。A.刑法典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事法规 D 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 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A 中国B 某外国 C 甲国 D 中国或者甲国4、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2、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 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法令行为B 紧急避险C 正当防卫D 自救行为6、 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 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 .

3、不满16周岁 D .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 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 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 .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 其父服毒尚未死亡, 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 但抢救无效死亡。 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 B .犯罪中止 C .故意杀人既遂 D .意外事件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

4、,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 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11 、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 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 B .属意外事件C .故意杀人预备 D .故意杀人未遂12、 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A.犯罪行为的个数 B .犯罪构成的个数 C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 .犯罪结果的个数13、孙某纠集李某等 5 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 。李 某等人在 3 个月内抢劫 6 次,杀死 1 人,重伤 3 人

5、,劫得财产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 知道,其中参与抢劫 1 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 .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 .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 .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4、 李某带匕首去杀张某,途中腹痛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5、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属于()。A.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犯罪行为 D 不构成犯罪16、刘某

6、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 年,则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应为 ( )。A. 3 年 B . 10 年 C . 13 年 D . 7 年17、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正当防卫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18、 管制刑的期限为(),由( )执行。A. 3个月一一1年,

7、劳改机关B. 6个月一一2年,公安机关C 3个月2年,人民法院D 3个月2年,公安机关19、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2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 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 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 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下列选项中,至

8、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在答题框内。多选、漏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罪责自负和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2、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 抢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 D 爆炸罪3、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 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 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B 乙基于

9、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 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C 丙对仇人王某猛砍 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 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 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 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 到致死量的 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 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4、犯罪未遂的特征有()。A 犯罪分子已接近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

10、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分子不想继续犯罪5、 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A.精神病人B.未成年人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初次犯罪的人6、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 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 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 .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 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 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

11、系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 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 .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 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7、 以刑罚方法所剥夺的犯罪分子的权利和利益为标准,将刑罚方法分为()。A .生命刑B .自由刑C.财产刑D .资格刑8、 犯罪既遂的主要类型有()。A .结果犯B .行为犯C.危险犯D .举动犯9、 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A .甲与乙共谋共同

12、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B .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2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 ”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D .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 ”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10、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指()。A .实足年龄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方才认为已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D.以农历计算

13、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 、犯罪故意:2、犯罪过失: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1、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2、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得分得分3、简述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五、论述题(12分)试述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六、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刘某见自己女朋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袭击,刘某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警察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刘某以制止斗殴。刘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成员,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问:(1)、分析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应如何处理?(5分)(2)、如果当时李某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出示了公安局工作证

14、,而刘某仍以为李某是流氓团伙成员,用刀 将李某刺伤,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又应如何处理?(5分)2、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谋害其丈夫赵某。王提出由他提 供毒药,有周趁赵吃饭时,把毒药放入赵某的碗中,将赵毒死。周虽然同意,并以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 但她有一 3岁女孩,顾虑会把孩子毒死,便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后王要继续和周通奸遭到拒绝, 周便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10分)问:请依照刑法,分析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提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5: A A A B C610: DD CC C1115: DB

15、 C CC16 20: CD DB D二、多选题(每题2 分,共20分)1、ABC2、ABC 3、BCD 4、BC5、BC6、BCD7、ABCD8、ABCD9、ABCD10、AC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什么是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 观心理态度。(3分)2、什么是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3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正当防卫的条件? 有实际的不法侵害行为(1分) 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 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1分)(或者:有防卫的意图) 防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