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21673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某知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曙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80分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框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熨(y)帖 档(dng)案 褒(bo)义词 果脯(f)蜜饯B. 一爿(pn) 忖(cn)度 涮(shun)羊肉 怙(h)恶不悛C. 笑靥(y) 顷(qng)刻 汗涔(cn)涔 饿殍(pio)遍野D. 迂讷(n) 粗犷(kun) 刽(gu)子手 亘(ng)古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档(dng)案dng; C顷(qng)刻qng;D粗犷(kun)gung。2. 下列

2、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 撕杀 安详 至理名言 怨天忧人B. 陨落 浸渍 重蹈覆撤 打退堂鼓C. 抉择 靡丽 炉火纯青 铺天盖地D. 兑换 耷拉 针贬时弊 笑容可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撕杀厮杀;怨天忧人怨天尤人;B重蹈覆撤重蹈覆辙;D针贬时弊针砭时弊,笑容可鞠笑容可掬。3. 下列各句中,加框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上世纪60年代,海蜇多是沿海穷人才吃的食物直到人们逐渐意识到海蜇的营养价值,它才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冷菜的“当家花旦”B. 一个茕茕孑立又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绑缚的弱女子,要对抗力量强大的封建宗族岂是容易之事?C. 小李在这个单位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实

3、干精神,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员工们不免对他有些鄙视D. 该楼盘前临碧水,背倚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就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B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符合语境。A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用于“海蜇”;C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望文生义,褒贬无用;D十室九空:意思是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不能用于楼盘销售。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

4、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B. “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了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希望下阶段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C. 32年前,由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唐山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使得唐山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神速。D. 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语义重复,“防止”与“免遭”语意矛盾;B有歧义,“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既可以理解为“由两个记者提出的问题”,也可理解为“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C缺少主语,“由于使得”使主

5、语缺失,可保留其一。5.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各企业集团的共识。_ 。A. 这些产品不仅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B. 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C. 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这些产品不仅促进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D. 高技术产品日益增多,一方面这些产品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另一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性。A、B两项的主语“这些产品”在

6、前文中没有提及,在表达上显得突兀。D项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此一并列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均为“这些产品”,须将主语提至关联词“一方面”之前。所以选C合适。6.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_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_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台湾的灾情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连日来,大陆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_目前,大陆方面合计捐款已超过1.3亿元人民币。A. 兑现领略截至

7、 B. 实践领会截止C. 兑现领会截止 D. 实践领略截至【答案】A.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犹且从事而问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鹏之徙于南冥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C.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胁之所劫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能力。A“且”的用法和意思都是连词“尚且、还”;B“于”分别是:介词,到/介词,从;C“之”分别是:音节助词,无实意/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为”分别是:动词,是、叫/介词,被。8.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

8、,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大王来何操?A. 与不相同,与不相同。 B. 与相同,与不相同。C. 与相同,与也相同。 D. 与不相同,与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与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是判断句;是宾语前置句。所以选B。9. 下列加框词活用现象不完全相同的一项(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晋军函陵C. 吾得兄事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 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A“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上”名词作状语。B都是名词作动词,分

9、别是:打鱼砍柴;驻扎。C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对待兄长一样;一天天。D都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后退;使活。10. 下列加框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可谓智力孤危。C.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 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C11.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A. 上阕第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可是对于亡国君主李煜来说,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B. 下阕

10、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雕栏玉砌”还在,可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的故国,不由勾起主人公的万端愁绪。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D. 词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下阕起始两句是实写故国的样子”错,应该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

11、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

12、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C.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缝隙 D.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得复见将军于此不拘于时,学于余B. 常以身

13、翼蔽沛公 以有尺寸之地C.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与培塿为类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吾尝终日而思矣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冒险到鸿门谢罪,屈居下座,言辞谦恭,表现他坚决果断,能屈能伸,骂告密人又表现他的狡诈一面。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C.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D. 项羽没有在席间杀死刘邦,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在席间舞剑不表态,在谈话中泄露告密人姓名,这些都表现了他自矜功高,为人不忍,又麻痹轻敌的性格。【答案】12. C 13. D 14. B【解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C郤,通“细”,细小的矛盾,隔阂。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推断能力。D“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于”分别是:介词,在/介词,被。B“以”分别是:介词,用/连词,因而、所以。C“为”分别是:介词,被/动词,成为。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句中的成语“游刃有余”不是出自鸿门宴,应出自庄子。参考译文:刘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