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辨证要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21665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辨证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辨证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辨证要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 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 损痨瘵源流说:“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曰气虚、日血虚、 日阳虚、曰阴虚”,“气血阴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 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 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气血同源、 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两虚,由一脏而 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2. 辨兼夹病证的有无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施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 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 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 水湿内停等。(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 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若有以上兼夹病证,在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