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21664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名称科目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语文教学对象雪提供者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沁园春 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是在七、八年级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 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稳固已有的诗歌知识,初步构建诗歌的知识系统,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引 导学生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 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学作品的 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

2、值观知识与能力: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感知词中的形象,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 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阅读的方法,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 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

3、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 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 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电脑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 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 此基础上写作表达

4、,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媒知识点学习目标体类媒体内容要 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型从 描 写“雪景”营 造 教学 环 境图片与 本 地 气 候 特 征 相 关 的创 设 情 播放 境,引发 讨论激 发 学生 的 学2下载的 词 句入手,结进 入 新课冬季景色、北 方雪景动机习热情合 创 作背景,导入新课朗 读 课朗读教音 沁园春雪 呈 现 过 设疑 播激 发 学 4 分下载文学,感知诗歌魅频音频朗读 程,形成 放讨论表象生 的 学习兴趣,力培 养 学生 的 想象力比 较 阅读深刻体会

5、本 文主旨列 举 毛 泽 东 设 难 置 播放 讨 的减字木兰 疑,引起 论总结 花 广 昌 路 思辨培 养 学 2 生收集、整理、分下载上,引导学 生从内容、写 法 和 语 言 三 个 方 面 比 较 阅析 信 息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2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 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 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 的特点,你都知道哪些咏雪的名、畅所欲言,想象大 地披白、青松傲雪、 堆雪人、打雪仗等景 象。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创设情境,激发兴一、导入新课句?3、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 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 恢

6、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 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 怀?2、学生交流课内外咏 趣,温故知新 雪的名句。 出示与本词有关的 3、学生兴致勃勃,有 图片学习的激情给学生一种标二、朗读教1、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读带,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学生在听读过程中, 重音和朗读技巧。 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词准的朗读,引导学生 学习和借鉴。培养学 生的朗读能力,学会 适当评价。学,感知诗歌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魅力 莽莽 妖娆 折腰成吉思汗 稍逊风骚3、指导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进 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的感情。学生读音准确 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后,其他学生进行评 价。检查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夯

7、实基 础。加强朗读训练 是诗歌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沁园春雪朗读文件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三、研读诗歌 内容学生答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概括一下,上下两片各写什么?历代英雄。2、词的上片中哪些句子总写北 学生找出写雪景的句 国雪景?这些诗句创造了一个 子,然后通过讨论, 怎样的意境?写雪景的句子运 对相关词句进行了赏 用了哪些手法? 析。在教师讲解下, 提示: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写 体会诗歌语言的准 作手法等。 确、凝练。根据教师的提示,感3、引导学生分析:须晴日,看 受诗歌形象的“诗化”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特征,理解诗人对祖 4、总结诗词写景语言的凝练生 国

8、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动,引导学生通过近景和远景的 情。推移、实景和虚景的交错,发现诗人思维的跳跃和连贯。 畅所欲言,可以结合 5、词的下片评价的哪几个历代 历史知识和平时的阅 帝王?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诗 读积累答复教师的问 人对历代帝王是什么态度?题。6、描写景物和评点历史人物是 经过讨论和交流答 不相关的内容,诗人是如何将它 复:诗人对他们是惋 们联系起来的? 惜和感慨的态度,“惜、略输、稍逊、7、组织学生讨论,理解“俱往 只识”等词都反映了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诗人的态度。 含义,进而体会词人的壮志豪答复:是通过“江山情。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连接起来 的。通过概括词中

9、出现的景物,把握诗 人的写景脉络,培养 联想和想象能力。给予学生充分 的空间,增强学生对 知识的积累。通过对下片语 言的鉴赏,进一步体 会诗歌凝练贴切的 语言,培养学生欣赏 诗词的能力。学生通过 对文本的 研读 ,引发学生深层 次思考,为体会诗歌 情感奠定基础。4列举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 广 昌路上,引导学生从内容、写 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比较阅读。讨论,认识到这三句 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代 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 信。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学生通过对文 本的研读 ,引发学生 深层次思考,为体会 诗歌情感奠定基础。四、比较阅读总结全词,并告诉学生“诗、乐、 画”一体的诗歌学习思路和我国 “诗

10、言志”的诗歌传统。分组讨论,主动探究 两首诗词的区别。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 得,共同分享学习经 验和收获。学生根据对课 文的理解和认识,把 握词的主旨,加深对 诗歌主题的理解。教学流程图从描写“雪景”的词句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朗诵教学,初步体会诗歌魅力设置问题,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比较阅读,学习鉴赏诗词的技巧七、教学评价设计5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目A 级B 级C 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 参与 讨论态度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与 交流,大量阅读 课外读物 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 胆

11、尝试并表达自 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能有条理表达自 己 的意见,解决 问 题 的 过 程 清 楚,做事有计划上 课 能 认 真 听 讲,作业依时完 成,有参与讨论 能举手发言,有 参 与 讨 论 与 交 流,有阅读课外 读物有提出自己的不 同看法,并作出 尝试能与人合作,能 接 受 别 人 的 意 见。能表达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 的能力,但条理 性差些上课无心听讲,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很少举手,极少 参 与 讨 论 与 交 流,没有阅读课 外读物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缺乏与人合作的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 不能准确

12、表达自 己的意思,做事 缺乏计划性,条 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 有 创 造 性 思 维,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 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定的思考能 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 100 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良与提高。6表格式教学设计

13、模板八、帮助和总结新课标要求我们时刻关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深入文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 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 诗歌的学习一直讲究诵读和个人感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精心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善加指导。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 体的学习思路,这些都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他们在日后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提供 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 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真正成了 学习的主人,学习状态很好,效果当然不言而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