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体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1496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项目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项目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项目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项目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总体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总体规划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畅销的优秀小区,都十分重视项目的策划与规划,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物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的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

2、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合适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3、功能质量优良的社区;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一、总体构思新世纪的居住小区应具有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等特点,应是以人为中心,高质量、高品位的居住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文化和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宽敞的住房、良好的配套设施和充足的绿化,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人们希望有独特风格、时代特征、和谐布局和有特色、高品位的居住环境。1、小区设计

3、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小区应创造舒适、方便、亲和、安乐的施展人生才华的居住环境,充分满足现代人个性多样化和生活品味多元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2、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融合小区规划必须注意结合本城本地的特点,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市中心区、郊区、山区、河畔、风景区的住宅区规划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借景建住宅区则更为理想。住宅区还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城市远郊、近郊的小区,特别是主要为居民假日居住的小区(即所谓5+2模式5天工作日在城内住,2天假日

4、在郊区度假),则应提供更多的游乐、休闲设施和优美景观,让居民在假日住得舒适,玩得欢心。3、小区设计应富有个性、特色突出个性与特色对小区十分重要,即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等。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园”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

5、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广东不少优秀小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只有在总体构思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定位精确,才能获得好的规划设计。如,广州二沙岛住区的规划构思,是建成一个具有“绿、静、美”特色,拥有高雅文化艺术及体育娱乐设施的高尚花园式住宅区。为此,居住区选用了低层低密度的规划模式,总建筑面积控制在55万平方米以内,容积率仅0.5,把大片空间留给了大自然,创造了优美的居住环境。又如广州番禺丽江花园、祈福新村和顺德碧桂园等优质楼盘,在规划构思上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新卫星城为设计概念,尽量保留原来的天然景物,并巧妙地构筑新的景观,使人为、天然的美景与建筑艺术揉和一体。基于构思

6、,发展商提出“以人为本,住宅为人”、“人与环境,住宅与环境的融合互补”的原则,要求住宅区具有“社区文化、会所配套、星级管理”三大功能,达到“优越的环境质量、完善的规划质量、优良的建筑质量”要求。这一明确的规划指导思想保证了小区规划设计的高质量。二、空间关系处理1、动与静的关系“动”,代表着生气、变化,给人以活泼感;“静”,象征着呆板、宁静、寂寞、固定,给人以沉闷感。有静无动易呆,有动无静易烦;有静有动,动静相宜,得道而得体。住区空间中包含的各种要素十分繁多,大体上分为静、动两类。属于景观的因素如建筑物、构筑物,尤其是表面呆板、不通透、不装饰、不富变化的,且竖向尺寸又高于人头的围墙和挡土墙等。属

7、于动的因素有流水、喷泉、人工瀑布、湖泊、海面、人流车流、霓虹灯的闪烁、玻璃幕墙的幻影,还有欣欣向荣的草木花卉。这些绿色植物春荣冬枯,下日茂盛,枝叶摇曳,景色美丽,极易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动态景观是一种潇洒的景观资源,作为住区规划和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种景观。同样,一个成功的小区,其空间不能知识建筑物的堆砌,而应归户啊有适当的绿地和空间,既是人们活动的需要,也是人们观瞻的需要。住区空间主要由以“静”为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构成,但作为一个完美的空间,“动”的因素不可缺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乃至一幢大厦不能只是“静”,没有“动”。以“静”为主的场合下,要善于用“动”的因素调和其呆板的局面,冲破建筑

8、物的凝固感,如引入流水、设置喷泉、种植花卉等。山景、水面是重要的动态景观。一个住区有山有水,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其景观与山水相呼应,让美丽的山光水色溶入住区景观之中。在以“动”为主的情况下,要善于用“静”的因素丰富其单调的空间感,如在湖泊的远岸或水中建造一些不至压景的、耐人寻味的建筑小景,如杭州西湖中的“三潭印月”。2、实与虚的关系实者物也,虚者空也。高厦林立,建筑拥挤,举目一线天,给人以压抑感。只有实而无虚,感到堵且闷;只有虚而无实,则空而独。虚实结合,相间有度,是空间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如北京的王府井、天津的劝业场、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和中山路交接处,均为商业繁华街道,都是实多虚少,人如

9、潮涌,车水马龙,使人感到热闹非凡。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美国的华盛顿纪念塔所在地、英国的汉金广场,都是虚多实少,使人感到胸怀宽广,豪迈向上,所衬托的建筑物,也感到威严庄重。同样,广州的中山纪念堂,虚实结合有度,面对广场草地使人感到心情舒畅,面对纪念堂又感到高大威严。这是开阔的广场和威严的纪念堂匹配有度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原则:即文化性空间(如小区内的广场)不宜过实,商业性空间(如小区内商铺区)不宜过虚。3、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空间,而且是人营造的艺术空间。它既有实用的一面,又有美观的一面。如今有不少建筑设计者头脑中整天考虑的是建筑自身的创造,而对所创造的建筑与其周围的环

10、境是否协调却考虑多少,甚至无视环境,追求怪异,华而不实,结果只能是“独树一帜”,与环境不协调。这种设计思想是不可取,它是破坏景观的根源。现在的建筑设计,往往着眼于单体建筑的外观形象,至于建筑物与周围的还击的关系,反而视而不见。方案审定时,也往往以单体外观形象为主,于是,单体建筑与环境脱节,群体或街景显得杂乱无章,也就谈不上好的环境效益。建筑是特定环境中的建筑,应该是单体服从环境,先环境而后是个体地进行设计,才能与环境协调,为环境增色。根据多数建筑和园林设计师们的实践经验,要做到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和谐,在山上搞建筑,应该遵守“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脚不宜顶,宜隐不宜露”的原则。这样,既不破坏山

11、景,又提高了自然景观质量。三、用地平衡与管网布置1、居住小区的用地平衡居住小区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其综合效果。要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在规划布局时,首先要做好用地的平衡。小区用地按功能性质分为四类: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化用地。对各项用地的分配反应了土地使用的经济合理性。(1)不可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容积率高,意味着建筑面积增加,可承载人口数量增加,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环境质量。由于绿化面积、配套设施面积被蚕食和人口密度过大,高容积率小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为市场接受,发展商预期的经济效益往往难以实现。据资料显示,北方城市优秀的住宅小区的容积率一般在11.8之间,而广东多数小区的容积率都在2以上

12、。广东一些优秀小区建设实践表明,舍弃不合理的容积率,增加空间来进行环境创优,反而能提高小区的经济效益。(2)对住宅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的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叶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裸露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的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

13、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3)面积特别大、建筑周期长的小区,要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规划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市场状况和不同收入阶层人们的需求,使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和提高。2、总体布局与株距环境空间构成居住小区是成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空间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以居住建筑为主的群体结合成居住小区,居住建筑群体为了各种功能的需要有意识地分割或围合成不同大小、形状、特征、色彩的空间。居住建筑布局与居住空间对小区的环境影响巨大。优秀小区显得精致、轻盈、生气勃勃或宁静安详。布局不佳,空间功能划分紊乱的小区显得粗糙、沉重呆板和阴沉幽暗。一是善于博采兼融。二是结合地形等自然条件,因

14、地制宜,巧妙安排。三是注重规划创意和营造多层次变化的空间组合。四是注意保留绿化庭院空间。五是对大型住宅小区内部组团分期开发,但在总体规划上应充分注意风格的统一,外部管网与道路系统的一并规划。居住空间按功能划分,可定为四个层次:A、公共空间。指小区的公共交通干道和集中的绿化或游园场地,属于小区的居民的共享空间。B、半公共空间。指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空间,并非是完全的公共空间,作为住宅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可供组团内居民共同使用。半公共空间是邻里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和疏散的有效空间,规划设计时,需要使空间有一定的围团感,交通车与人流不能随意穿行,使居民有安全感。C、半私用空间。指住宅楼栋的

15、院落空间,这是小区内最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在规划设计时,需要精心处理加以强化。这种半私用空间不仅指住宅楼间的空地,也可组织在一个高层住宅的层间,或在一栋住宅的围闭空间内。D、私用空间。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的阳台或室外露台,是住宅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延伸与渗透的过渡空间,是室内外空间结合的纽带。底层庭院可供居民种植,增加组团内的自然景观。楼层上的阳台、露台可供居民眺望、休息、种植花木,可丰富建筑立面的景观,也增添生活的乐趣。但是露台的设置要避免影响或干扰下层住户的秘密性。3、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和道路交通组织网络的设置(1)小区内的工程管线(含供水、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应配套齐全。各种管

16、线应地下敷设合理安排,相对集中,一次建成,并应便于管理和维修。实践表明,这项工作的深化和良好的实施,对保持小区环境优美及节约工程投资都大有好处。(2)道路与交通应合理安排人车分流,内外联系形成体系。小区内道路系统,应构架清楚,分级明确,并应与城市公交系统有机衔接,方便与外界的联系。小区级道路,车行宽度一般不小于7米,红线宽度不小于16米。居住小区组团级道路,路面宽度一般为46米。宅前销路,一般宽度为1.53米。小区道路应通畅,主出入口应合理及避免区外交通穿越。同时,必须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为适应汽车交通日益增多的趋势,应组织好小区的人流、自行车及汽车的流向,选择交通合流或分流的方式,减少人车的相互干扰,保证小区内人车安全和居住的安宁。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应根据不同类型住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停车位,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