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2148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二一四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质量过关语文试题额(1)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诗文名句填空。(10分)(1)差之毫厘,_。(礼记)(2)_,登高必自卑。(礼记)(3)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_。(冰心成功的花)(5)等闲识得东风面,_。(朱熹春日)(6)海纳百川,_。(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宋代卢梅坡雪梅中的“_,_”两句包含着这样的道理。(8)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月寄托

2、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苏轼的“ _ , ”以月表达祝福之意,体现豁达开阔的胸襟。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4分)读书多是众多学子成功的秘诀之一。读书是他们的一个日常行为,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繁琐而沉重的课堂学习,并没有使他们放下课堂以外的书藉。他们自如地穿越于堂内堂外的书本世界,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在现实与xi xing 之间,在喧嚣和恬 静之间 ,他们显出一番xio s 的派头。(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恬 静 xi xing xio s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1分)

3、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马上找到了答案。B、广场上的喷泉随音乐的变化变换不同的造型,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C、不少老师认为七彩语文丛书对我们同学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D、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都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秋天的大纵湖是个美丽的季节。B.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保证。C.上学、放学途中,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发生事故。D.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5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2分)无助,不怕,只要重

4、燃希望就好;寂寞,不怕,只要调整心态就好; , , 。6.名著阅读。(6分)(1)“就在这个时候,在不到二十码远的地方,一只举着根蜡烛的人手,从一块岩石后头出现啦!A欢喜得大叫了一声,那手后面的身子立刻出现了,那是-B的身子!” 上面一段话中的A、B分别是指哪两个人?(2分) (2)某班同学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对汤姆索亚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要有理有据,至少写出人物的两个特点)(4分) 正方:我方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他不努力学习,爱弄虚作假,自己不认真背圣经,用物品与同学们交换彩色纸条,凭彩色纸条获得了学

5、校最高荣誉奖,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爱耍小心眼,为了报复蓓姬,惹蓓姬生气,他有意与女孩子艾米套近乎。 反方: 7.语文实践活动。(6分)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每当此时,神州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马年就要到来了,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1)【过春节】 正月初一早餐,盐城人喜欢吃年糕,寓含“ ”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2分)(2)【赏文化】除夕夜,爸爸要在大门上贴一幅对联,下联是:骏马扬蹄路万程。请你帮助他在下面的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上联并填写在横线上。(1分) A雄狮竞舞中华风 B.千帆竞渡千重浪 C.春风送暖花千树(3)【话民

6、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盐城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选择在酒店聚餐,有的成群聚在一起打纸牌、打麻将,有的原先辞旧迎新贴对联、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对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陈述。(3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一)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第8-9题。(4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8、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9、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

7、。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注】形容:形态。泠泠:形容猿鸣声清越。书记:书上记载。 践跻(j):登临。信宿:连宿两夜。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山谷传响 ( ) 泠泠不绝 ( )常闻峡中水疾( ) 既自欣得此奇观( )(2

8、)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A.徐喷以烟 B.何不试之以足 C. 不以疾也 D.以丛草为林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1分)始 信 耳 闻 之 不 如 亲 见 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13.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写到“猿啼”,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三)阅读春选段,完成1416题。(11分)【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

9、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4选文第一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 ”、“ ”、“ ”三处春花。写蜂闹蝶舞从侧面突出了春花 、 、 的特点。(3分)1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 _的意思。“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6朗读朱自清的春,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才使得笔下的景物变得鲜活生动。请从文中【A】【B】两处任选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作用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我选 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