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0739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报告骆燕平 冯石华 黄立钊华南农业大学 04 级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摘要:本课题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时事热点,综合问卷 调查和采访调查两种方式,有侧重地,了解广州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并进行 缘由和弊害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和建设广州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以及对广东文 化发展的展望。这对于推动我省文化大省的建设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也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关键词:文化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民间手工艺术文化 民间表演艺 术文化 传统文化习俗(一)广州传统文化历史与现状广州,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外贸易的

2、南方大港市,还是 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南越、南汉、南明三朝古都,其历史地位、经济地 位决定其对广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颇为深厚。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相对于“非物质文化”(也可称“意识文化”)而言的,主要指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名胜古迹等。针对前段时间媒体关于西关大屋的报道,社会对西关大屋的关注也骤然升温。因此调查物质文化这一块时,笔者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广州的建筑上。 建筑文化: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广州,最典型的传统建筑就是一一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豪门富商在“西头角”,即如今荔湾区宝华路、多宝 路、逢源坊、华贵坊一带兴建的豪宅。西关这一带,不仅是

3、老广州商业之都的写照,还是老 广州中医、粤曲、书画、出版、工艺、美食人才荟萃的地方,保留着许多可代表广州的传统 风土民俗。据资料,清末民初鼎盛时期,在这里扎根的西关大屋达到八百多间。为深入了解西关文化,笔者首先参观了荔湾博物馆。馆内的“西关民俗馆”,保留了昔日 西关大屋的建筑模式和风格。馆内设置有多处展览,如“西关大屋建筑意境”、“西关民俗风 情”、“婚嫁习俗”、“节令习俗”等,展示了大量西关住家的生活情状和文化习俗,处处让笔者 感到岭南文化擅长兼收并蓄的特点。从博物馆出来,笔者又深入到大街小巷一一寻找西关大屋群。可是,从龙津西路到第十甫路,笔者所看到的,却只是稀稀落落的十几间残旧的西关大屋,

4、除了极富岭南特色的趟栊 外找不到昔日西关的繁华痕迹。(见照片)越秀区文化厅的潘先生在接受笔者们采访的时候说,如今西关大屋所面临的问题,实际 上是因人多地少造成的。荔湾区居民日益增多,可住房有限;而经历了上百年风风雨雨的西 关大屋,大多已经破旧不堪,显得与先进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结果,因住房建设和交通修 建等工程,一部分西关大屋被列入旧城改造项目。笔者认为,西关大屋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所面临的日益严峻 的问题一一历史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矛盾。而对各类文化遗址的捍卫战,决不单是要争取一块 空地,而是要唤起一份对历史文化渊源的应有的尊重! 饮食消费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也好

5、,商品也好,人们对它们的文化、品位、个性的要求越 来越高。因此,对麦当劳和肯德基连锁店在广州泛滥的现象,许多人都认为这是美国的大众文化 风靡,青少年们崇拜外来事物的原因。但究竟是不是呢?问卷调查显示,将近一半被调查的青少年称自己每月至少去一次,详见图表5图表 5广州青少年去麦当劳肯德基的频率一个月去几次 一个月去一次 几个月去一次 一年去一两次问卷调查还显示:广大青少年之所以选择去麦当劳、肯德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大众行为和环境氛围的影响,而非是因为认可美国的方便快捷的大众文化。详见图表6。图表 6广州青少年去麦当劳肯德基的原因陪人去口自己想去就去口环境气氛好好吃方便快捷流行问卷调查还显示,

6、大部分广州青少年都持此观点:自己是消费者,花钱时应当有所克制 不应盲从潮流。详见图表4。图表4青少年人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新鲜潮流的看法很自然,年轻人好奇心强,当然要紧追潮流 自己还是消费者,没必要,也承担不起 适当追求图表4和图表6所得出的似乎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结论:一方面,广大青少年都认为不应盲从潮流,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消费时却不由自主的受到同龄人以及商业广告的影响。但笔者认为以上这种矛盾说明了广州青少年的饮食消费观易受外界影响,需要社会创造 良好环境,并加强正确的引导。2.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主要指民间手工艺术、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文化习俗等。今年 7 月 28 日广州日报报道:国家文化部年内

7、将评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广东已经于27 日开出21 项的申报名单,其中广州占5 项。广州5 个备选项目分 别是造型类的广彩、广绣、牙雕,表演类的粤剧、广东音乐,都是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中最 具代表性的门类。 结合这个时事热点,笔者们在调查非物质文化时,着重在民间手工艺术 和民间表演艺术上。另外笔者还留意到今年的一则报道:当人们正在精心策划庆祝端午节这一传统佳节时, 亚洲某国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正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 遗产代表作”。笔者们由这点得到启发,由调查岁时节令又进一步通过问卷深入调查了广州 文化习俗。因此,下面将从:民间手工艺术、民间表演艺术、

8、传统文化习俗三方面介绍笔者调查广 州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情况。 民间手工艺术:广州民间手工艺术的代表有两项:广绣和广彩。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广东著名民间工艺品之一。有“工细殊绝、堆金 织玉”的美誉,以绚彩华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是清代皇家贡品。广绣(即粤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的总称,历史悠久,技巧 卓越,以构图饱满、色彩富丽、形象传神,风格和纹理清晰、针法善变的特色闻名于世。为什么昔日曾令人为之痴迷的广彩广绣如今却风光不再,甚至逐渐被群众所遗忘呢?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150名广州青年和50 名中老年人对广绣和广彩的了解情况,具体结 果见图表 1。图表 1青年中

9、老年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家曾应枫说,当今中国传统文化遇到一个最大的挑战, 就是传承的挑战。传人的稀少,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正逐渐被机器化生产 代替,手工艺术的原始意义丧失殆尽。笔者认为青少年对民间手工艺术了解不深,是导致如今青少年普遍对其不感兴趣的重要 原因。而这又直接影响到民间手工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民间表演艺术:广州的表演艺术主要包括:粤剧和广东音乐。 明末清初,广州城的歌舞戏曲演出活动十分频繁,大批外省戏班(统称外江班)南下 进城,本地班吸收其部分唱腔与表演艺术,又吸收南音、龙舟、木鱼、粤讴等广东民间曲 调,粤剧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汇合成的。广东音乐(初称粤乐)本是丝

10、竹音乐,一般认为是明清时外江班入粤演出时,传入中 原古乐、昆曲、江南小调等民间器乐曲,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又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 演奏手法而逐渐形成。广东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赵先生在接受笔者的 采访时说,粤剧和广东音乐缺少的不 是保护,而是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认同、欣赏的目光,目前热衷于这些传统表演艺术的 大多是些年过半百的老广州人,很难想像失去这批观众后,将有谁来继续支撑这些传统表 演艺术的生存。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七夕、中秋 每一个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传统岁时节令的习俗被逐个贴上迷信

11、和封建标签, 保留下来的似乎只剩下这些: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 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传统节日习俗的历史渊源、原始意义 以及其所代表美好祝愿似乎已逐渐被人遗忘。直至前段日子,因亚洲某国平地而起的“抢报”,那些渐渐淡去的传统节日一下子又亲 近起来。问卷调查显示:64被调查的广州青少年对“韩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端午节申请为 本国的文化遗产”的做法表示“强烈抗议,力争国粹”。77对“如果七夕节被其他国家申 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问,第一反应是“强烈抗议”。甚至有人提出设想:将我国所有的 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遗产。但另

12、一方面,被调查的人当中,54的广州青少年和68%的中老年人认为传统节日的气 氛变淡了。为什么这些年来传统节日会变得冷冷清清呢?笔者对青年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见饼状图)图表 3.14%25%22%25%广州青少年对现在新年味道越来越淡的原因选项A 口选项B 选项C 口选项D 选项EA. 经济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觉得传统的过节仪式已经过时,跟不上现代生活水平。B. 政府禁放烟花等束缚性政策,由于缺少娱乐节目.,网络和麻将赌博等恶风兴起。C. 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的压力使亲戚朋友间交流变少,使过年气氛变淡。D. 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影响。E “长大了”不再那么期待过。(二)、广州传统文

13、化的拯救1.缘由分析:是外来文化的错吗?原本笔者以为,目前广东传统文化的不断衰退,一方面是由于广东的特定地理位置易 受到海外文化冲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现行文化立法存在缺陷和不足。然而,在调查中笔者逐渐意识到上述两点的片面性。首先,中华文化不是封闭的文化,兼容性本身就是广东文化的特色之一,广东许多传 统文化的发育和形成,都受到外来文化这一支“催化剂”的影响。广彩,三百年前,正是靠 两位外省人(江西人杨快、曹钧)把景德镇的白胎瓷器和彩瓷技术带到广州,才逐渐形成了 广州彩瓷的雏形,丰富了广彩技艺。广东音乐的形成还曾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演奏手法。其次,传统文化的保护,通过政府立法,当然必不可少

14、。然而,如果群众不能真正珍 惜自己的文化,将其保护得严严实实又能怎样?经过调查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落。 缺乏重视:自己有一颗珍珠,不知道珍惜扔到大路上蒙尘,而别人捡起来打磨得光芒四射,装点到帽子上为自己添彩,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把宝贵的东西弄丢了。城市建设中对待古旧建筑的态度说得太多不必再说了,前不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 “端午节保卫战”,真有其事也好,虚惊一场也罢,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源于我 们自身对于传统节日的漠视和遗忘。确实,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途中,少不了对传统的扬弃。社会要前进,固守传统, 抱残守缺,势必裹足不前。但综观我们现在的一些行动,扬弃往往成

15、了遗弃。 缺乏推广:调查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让传统 文化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山大学考古系的金老师在接受笔者们 采访时对如今书法班一派冷清,越开越少, 而电脑班却如火如荼,越开越多的局面感到无奈,而对当前许多大学生包括老师在内,都 变得只会认字、打字而不会写字的倾向感到心痛。中国的毛笔字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它向人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境界,还体现 出中国古人的哲学观。由此,笔者认为,一旦传统文化不能渗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再精妙也会丧失生命力。广绣广彩、粤剧广东音乐等曾有过风光历史的传统文化瑰宝,流传到今天却受到冷落, 到底是为什么?对一样事物没有深入的了解,根本不会有喜爱和留恋的感觉。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到底投资了多少去了解它(例如参观广州历史古迹,博物馆,听粤剧等),又了解有多深呢?调查结果具体见图表 2和图表7图表 2.广州青少年用于文化消费的消耗占日常消费的百分比:100%80%60%40%20%0%口 一成都不到口 一成到三成左右 口三成到六成左右六成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