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05351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教育心理学论文一例高中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黄正正 (江西师范学心理学院,南昌 330022) 摘 要:本文是一例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因在班级当众出丑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近三个月处于情绪焦虑、低落、不安,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测验显示有中度的焦虑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 人际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 1.一般资

2、料 来访者王某,女性,17岁,汉族,某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家庭状况良好,发育正常,无严重疾病史。经详细询问和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主诉和个人自述 非常害怕上学,特别是不敢和老师有目光接触,出现哭泣、烦躁、焦虑、失眠等现象。前述现象持续约三个月。 三个多月前,我得了一场重感冒,虽然病了还是坚持上学。课堂上一直头痛鼻塞,脑袋昏沉沉的。那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数学,快要下课时数学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让我到黑板前回答一个问题。因为身体原因课都没有听的太懂,结果算了很久也没有做对。这时候下课铃响了,隔壁班级的同学和老师开始走出教室准备去操场上做课间操。数学老师阴沉着

3、脸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又专门讲了一节课,居然还有人算不出来,真是笨的像猪一样”,全班哄堂大笑,走廊上其他班级的同学也都开始看着我,纷纷窃窃私语。我当时恨不能找个地洞钻下去。我从小到大从没遇过这样的事,面对各种各样的目光,羞愧难当,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站了几分钟后,实在受不了,吓得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事情都过去三个月了,我夜里还是经常做恶梦,经常在梦中惊醒。数学课上不能与老师对视,后来严重到不敢跟任何老师有目光接触。平时也不愿意跟同学交流,认为大家都瞧不起自己。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伤心,心情烦躁,痛苦,感觉自己的前途都

4、被这事给毁了。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走出困境。 3.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3.1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王某衣着整洁,身体发育正常,神情有点紧张、焦虑,意识清楚,接触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提到创伤事件时,即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3.2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王某系独生女,出身于教师家庭。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足月顺产。成长顺利,性格内向,对容貌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水平,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较高。父母关系较好,家教管理较严。 家长反映: 性格内向,自卑,没受过什么挫折,自尊心很强,听不得批评。 4.心理测验的结果 4.

5、1 SCL-90 测试总分193,阳性因子有:焦虑2.6,人际敏感2.4,抑郁2.4。 4.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 粗分52分,标准分65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4.3抑郁自评量表(SDS)分 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4.4对该来访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来访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来访者为未成年女性,正值青春期,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社会原因:正值高中学习紧张。被罚一事对来访者来说是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使自尊心严重受伤。 (3)心理原因:性格内向,追求完美,自律性高。未经历过生活挫折,耐挫能力较差,认知有偏差。

6、5.评估与诊断 5.1综合临床资料,对来访者的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5.2诊断依据如下 (1)由强烈的对个体刺激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 (2)持续时间3个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 (3)内容明显泛化,社会功能受损,无器质性病变。 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5.3鉴别诊断如下: (1)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1。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某虽以焦虑为主导症状,但心理冲突为常形,带有明显

7、的道德色彩,持续病程三个月,因此暂不考虑神经症2。 (3)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本案例中诱发心理行为问题的生活事件,对正值青春期又未经历过生活挫折的来访者来说,刺激强度较大,反应较为强烈,病程达三个月,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因此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6.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结合有效咨询目标应该具备的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等七个特征,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用放松技术和积极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修正认知缺陷,增强改善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重返校园的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

8、,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耐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7.咨询方案的制定 7.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3。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见解等。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该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释阶段,使个体认识到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

9、系;(2)行为激活阶段,增加个体生理的活动性,以及对社交和其他有益活动的参与程度;(3)认知练习,形成并练习一些认知或行为策略,以帮助自己进行行为假设检验或应对以前的问题情境;(4)行为假设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有意识地检验其消极假设的正确性,并否定这些假设4。来访者自身领悟能力较强,适用于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其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来访者焦虑反应时,咨询师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来访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

10、虑状态在来访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自然就达成了咨询目标。本案例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因惩罚事件,引起焦虑不安,觉得丢了自尊,毁了面子,无脸做人,从而对老师产生焦虑和恐惧,如果不及时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对她的焦虑情绪加以排除,就难以解决来访者的学习问题。 7.2咨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

11、)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

12、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7.3咨询的时间与收费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一般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共四次。 咨询费用:免费 8.咨询过程 8.1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指导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来访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

13、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8.2具体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来访者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提问收集来访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真诚、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营造合作氛围,让来访者倾诉委屈和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进一步深化咨询关系;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 方法: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与王某共同探讨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认知重建法、积极自我暗示,布置家庭作业5。 再现事件,重新体会当时

14、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自我探索:在当时的那种情境下,自己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应对这个突发的事件,放开来想,在纸上尽可能列出更多的方法。 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 进行认知矫正: 王某: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注意我,都在指责我。 咨询师:时时刻刻?他们都没有其他的事情,所有时间都是在关注着你吗? 王某:也不是 咨询师:这么说他们也不是时刻都在关注你。 王某:恩,好像是的。 咨询师:很好。其实,有时侯,我们对自己也会产生怀疑,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还不够自信。 王某:(思索一会)有些道理。 通过辩论,帮王某识别造成的消极思维,帮她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15、由自己的错误认知所引起,而自己的负性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会对自己的消极思维起到了反强化作用。通过咨访双方的辩论,切断“我无脸再上学了-就要考试了-我要上学不,我不能为什么-因为我无脸再上学了”这个循环。同时帮助她建立积极认知,“任何事情有弊必有利”,“这件事促进了我的成长”,“增强了我应对生活打击和挫折的能力”,“使我认识到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一个优秀的人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还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牢记别人的过失,受伤的是我自己”,“因此即使发生过一些误会,我也会宽恕他们”“我相信我有能力有信心面对眼下的一些困难”等。 为了缓解来访者的焦虑,咨询师指导来访者做行为放松训练: 在咨询师指导下做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坐在椅子上,按头部、手臂、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感觉。当出现紧张状态时,可以通过肌肉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