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20518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一、专业群构建思路与基础近年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 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 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今年,国务院先后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同时,湖南省也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 的发展战略,颁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移动 应用开发、云计算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智能设备嵌入式软件开发,工

2、业 应用软件等许多新的职业岗位,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巨大。群内专业分别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技术上有交叉性、连续性、耦合性,专业聚集,可提高资源的共享 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势在必行,我们的专业群构建思路是: 以“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导向,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从软件开发、软件运维、软件应用三个维 度,集聚、共享、创新,构建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移动应用开发等6 个专业支 撑的三维一体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三维一体是指: 群内两个专业主要面

3、向平台软件的部署、安装、运行、维护; 三个专业主要面向游戏软件、移动应用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开 发;另外两个专业主要面向大数据工具软件和行业软件的应用。 群内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同、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度高。群内专业建设基础良好,软件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是 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建有教师专业教学技能认证培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它专业作为专业二、专业群建设目标与思路1、总体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全面对接湖南战略型新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聚、共享、创新,实现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发展,创建省内具

4、有特色和示 范作用的专业群;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湖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推 动湖南“信息化”和“数字湖南”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坚持“4+1+1”的教学组织模式,确保实践教学课时达 60%; 推行“多证书”制,确保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 100%; 校企深度融合,建设科职软件园,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 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是:建设专业群基础平台共享课程 10 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 门,省 级名师课堂 3 门,省级慕课 2 门,建设 11 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扩充项目案例 库,建立 4+1+1 实训教学体系,推行模块式教

5、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专业群 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加强“一专多能”教师培养,实现双专业教师 100%; 跨专业组建 7 个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实现教师协同创新发展; 培养专业群带头人 3 名,专业带头人 5 名,正高职称教师 6 名,“双师素质” 教师达 100%,兼职教师比例达 1:2,建设协同创新、双师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新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室 6 个;新增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 12 个;校内实践 教学基地融入职业文化;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 100%。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与 6 家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移动应用技术

6、研发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应 用研发中心”。校企共建“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力争年培 训 3000 人次。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指标评价学生,以多 元评价结果考核教师。专业群建设思路 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新技术、新岗位发现机制,动态调整优 化专业群;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双园轮换 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模块式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通过“引、聘、送、下、带”等途径,建设协同创新、双师结构国家级教学 团队;按照“工作环境真实,工作压力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管理真实”的原 则,建设共享互补的专业群校内外实训基地。

7、三、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措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共同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类职业岗位 的调研,分析群内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设计专业群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加强与长沙高新区产业园合作,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构建“双 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双园”是指校园和产业园,“双园 轮换,工学迭代”是指在校园和产业园间进行多次工作和学习的轮换。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群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达 100%,“多证书”获证率达 40%。 利用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平台,构建以用人单位为主,行业专家、第三方评 价机构、校友参与的开放、多元的

8、评价系统。构建项目化模块式课程体系 成立由企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 建立课程体系开发、反馈、更新机制; 建立项目案例库,将项目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类别课程人文素质模 块思政、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英语、互联网思维、信息检索与演讲专业基础模 块计算机央语、计算机数学、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Web 应用开发专业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 11 门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将 2 门建成慕课,发布到世界大学城和网络学习平台;遴选 10 个技术上跨专业的真实项目,通过解构重构,形成学期项目案例和

9、综合实训案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构建“4+1+1”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课时比例达 60%。按照软件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校企共同制订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 制度等 7 个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理实一体 严 专业核心课程U项目实训 学期项目实综合实训b实训_准员工实习单项技能学习UI 设 计 技 术综合训练令令t虚拟嵌入网络基于云计云计嵌入企业移动J程序嵌入云计网络化技式设综合Andro应用算综f式应网络应用1员岗式程算平工程术实备驱布线d平台件开:发合实:用系设计系统位实序员台管师岗训动程的应,用1训统实项目习岗位理员位实序设系统F11训实训1实习习计发113周調3周3周3周11准员工实习单项技

10、能训练第学期校内软件园区的公司或工作 第学期校内软件园或信息产业园区校幫业园区校园理实一体教室 第学期图 2 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到软件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访学、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术交流、课题 研究等途径,培养专业群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通过 IT 企业顶岗实践、技术兼职、境外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应用技 术研究等途径培养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为主,组建应用技术研究团队。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培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课时达 50%;兼职教师比例达 1: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新建移动应用生产性实训室、大数据应用生产性实训室、云技术生产性实训 室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室 6 个。

11、新增创博龙智等校外实训基地 12 个。科职软件 园新引进业务领域至少涵盖 3 个专业的企业 10 家,新组建教师工作室、学生创 业公司各 10 家。专业群建设机制构建 措施:建立校企“互兼互聘”机制;校企共建“移动应用研发中心”、“云计 算技术与大数据研发中心”;校企共建“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严格执行三级督导制和教学文件检查制度;坚持考核绩效化。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教师以学生学习效果考核 为依据。利用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动态调整专业教学。四、预期效益 通过建设,将产生如下效益: 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 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 87%以上, 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 98%以上;2、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年完成应用技术项目不少于 10 项,到款 40 万元以上, 年培训各类人员 3000 人次。3、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专业群建设成果,将为省内同类专业群建设提供范例。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工作小组,负责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实施及考核工 作。(二)体制机制保障根据学院有关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三)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专业群建设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