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20441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与中长期增长前景 日本经济增长形势与地位变化实体经济增长停滞态势仍在持续20世纪60到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日本在其间的三个十年GDP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10.2%、4.4%和4.6%,人均GDP提高到2万美元以上;成功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在80年代积累的巨大经济泡沫破灭之后,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中,日本陷入了长期持续的经济低迷,被称之为“失去的二十年”。统计显示19912011年,日本的实际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9%;其中19912000年、20012010年期间分别为 1.1%和0.8%。由于其间伴随着长期持续的通货紧缩,以日元现价计算的GD

2、P二十年中几乎没有变化,累计增长仅为5.8%。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近20多年来,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的实际增长率是最低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的经济衰退程度远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和主要发达国家,尽管2010年的反弹较为强劲,但进入2011年后,由于“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带来的海啸、核泄漏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全年再度出现负增长。2012年,日本经济存在“灾后重建”需求拉动的利好因素,一季度,GDP实现连续第3个季度环比增长,实际增长率达到5.7%的较高水平。但是由于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非法“购买”钓鱼岛事件严重损害了中日经济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二至三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下

3、降,尤其是三季度下降幅度高达3.5%,与货物和服务出口下降18.9%有着直接的关系。四季度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为0.2%;全年仅达到2%的较低水平。失去了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日本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 1972年达到3130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将这一位置一直保持到2009年。2011年日本的GDP占全球比重达到8.39%,比1960年提高了5.13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中仍然居第二位,但已经低于中国2个百分点。 19931995年期间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日本GDP,占全球比重曾经上升到

4、18%左右的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受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的主要优势节能环保技术居全球领先水平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基本上依赖于进口。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0年日本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高达82.9%,以后基本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尤其是从2011年来看,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居首位。出于能源供给稳定和环保需要,日本曾大力发展核电站,2010年之前,核电成为十分重要的电力供给来源,最高时占到全部电力消费量的30%以上;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耗相当于全部能源消耗总量的近两成。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造成了极其严

5、重的核污染。受其影响,日本临时关闭了所有核电站进行技术和安全性评估,不得不大量进口化石燃料弥补能源供给缺口,导致当年电力供给紧张、贸易顺差急剧减少和可再生及核电能源比重显著下降等严重后果。由于这一原因,2011年日本的能源净进口依存度比2010年明显提高,今后日本的能源净进口依存度存在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在对外能源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先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的两次全球石油危机,曾经对当时的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带来了大批企业倒闭、生产停滞、失业率急剧上升、物价暴涨的严重后果。惨痛教训和维护生产稳定、适应国内严格环保标准的需

6、要形成倒逼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普遍开展了节能和环保技术研发和生产转型,使得国内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日本企业开始拥有全球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2011年日本的能源强度,即单位GDP(以2005年不变价PPP美元计算)能源消耗量(千克石油当量),分别比1990年、2000年降低了12.7%和17.4%;比2010年降低了7.1%。同期,日本人均能源消费量比2000年、2010年分别减少了12.5%和8.2%。从国际比较来看,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英国和意大利的能源强度、人均能源消耗量低于日本,这和两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明显低于日本等产业结构因素有着直

7、接的关系。德国的能源效率与日本相近,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的两项指标普遍高于日本。其中美国的能源强度、人均能源消耗量分别比日本高出四成和一倍。日本的节能效率和技术在全球居领先水平。国内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在全部经济中的份额明显低于服务业。但是,日本为了长期保持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稳定就业的需要,坚持制造业立国的发展战略,为制造业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在90年代以来整体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制造业实现了相对较好的发展态势。19912011年的20年中,日本经济年均实际增长速度仅为0.9%,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水平。但

8、是,同期制造业的年均实际增长速度略高于GDP,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居偏上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海外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受其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发达国家制造业普遍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增长明显放缓。从实际增长态势来看,日本的制造业因此受到的冲击小于其他发达国家。统计显示,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仍然达到19.5%,与德国十分接近,但明显高于美国等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日本保持了机械设备制造大国地位。机械设备制造业是日本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保持了较强国际实力。2011年全球主要商品贸易统计显示,日本的运输设备、普通机械、精密机械和电气

9、机械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保持在6%11%之间,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机床、数码相机等出口商品占全球份额超过20%以上。明显高于制造业商品4.6%的平均比重。食品、纺织品、杂项制品和矿物燃料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同类商品出口中的比重很低。日本制造业在全球零部件供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和 IT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等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主要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日本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出口商品普遍占世界同类商品贸易量的一成左右,在全球汽车、IT零部件供应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大批日本企业暂时停产,曾经对相关产业的全球供应链造成

10、冲击。日本制造业的海外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一些加工组装等中下游生产环节和非关键技术领域,这种模式有利于利用投资目的地的劳动力及其市场优势,提高最终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可以带动国内零部件出口,长期保持关键技术的领先地位。日本跨国投资企业为本国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日本企业有效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不断加快海外产业转移,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对于培育本国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海外的劳动和市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带动零部件和设备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跨国投资为日本提供了能源和重要资源的供给保障。日

11、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通过对能源、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获得必要的开发权益和产品销售份额,对于稳定资源供给,获得一定的定价权,并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利用买家和卖家的利益对冲机制保障商业利益具有积极作用。2010年日本海外矿业投资存量达到4.3万亿日元,占全部投资存量的6.3%。和 2005年比,日本的矿业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了3.7倍;占比也上升了4.3个百分点。说明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和争夺开发权的竞争进一步激化,日本企业明显加大了海外投资矿产资源的力度。培育跨国企业促进了日本的国民收入增长。在境外投资企

12、业的经营收益是一个国家海外净要素所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入国民收入统计。国民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和本国国民福祉之间的关联更为直接。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日本的海外企业创造了大量利润,为提高日本国民收入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日本的国民收入统计,19912011年期间,日本的海外企业直接投资收益累计达32.83万亿日元,占国民总收入的0.33%,相当于现价计算GDP的0.45%。在同期名义GDP年均增长速度仅为0.3%的背景下,这一比例对日本国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略的。随着海外投资企业的大量增加,日本直接投资收益规模不断扩大。20012010年期间,净收益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比199

13、12000年期间上升了0.44个百分点。2007年以后,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1%左右。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保持净流出趋势,成为资本收支长期逆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对于降低经常收支长期顺差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压力产生了重要作用。19912011年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达到82.6万亿日元,相当于资本收支累计逆差额的43.2%,并抵消了27.3%的经常项目顺差。同期,经常项目顺差大约有三成转化为新增外汇储备。如果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的作用,外汇储备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88%左右,会进一步加大日元升值压力,超出了日本稳定货币政策及其日元汇率的承受能力。从不

14、同阶段来看,20002010年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日元汇率与其他时期相比也较为稳定。日本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趋严重的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负担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为了摆脱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的困扰,不断推出经济刺激计划,长期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货币政策由于“流动性陷阱”严重失效的条件下,扩大公共投资、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刺激经济复苏的主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实体经济增长停滞带来的财税减收,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难。日本的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扩大,主权债务负担迅速上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统计显示,日本2012年的财政赤

15、字相当于GDP的10.1%,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220%。持续的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加大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出口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持续的日元升值会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加大经济下行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出口波动与日元汇率变化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也对经济增长形势产生了直接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4年中,由于美元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日元持续升值,从2007年 1美元兑117.8日元,提高到2011年的79.8日元,累计升值幅度达47.6%。在国际市场需求收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了日本出口增长的难度和经济困难。日本海关统计显示,同期按日元计算的出口增长率除20

16、10年之外,每年都是负增长。2012年,日元汇率较上年贬值3%左右,但仍然高于2008年达20%以上;同年111月日本的出口下降1.5%;其中从6月起出现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通货紧缩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通货紧缩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由于市场价格水平持续低迷、甚至下降,资产和产品销售价值不断缩水,投资者和生产企业的市场收益预期偏低,缺乏投资和生产扩张动力,将导致社会投资趋冷和国内生产下降。因此,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对实体经济增长环境同样具有较大危害性。19942011年期间,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只有2年出现过略高于1%的上涨,6年上涨幅度低于1%;下降的年度则多达10个。尤其是从2009年起连续3年出现物价负增长,市场需求低迷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能源战略调整面临艰难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