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0433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精练7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典题温故1如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A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答案】C【解析】统计图显示代表来自党派、区域军队等各个社会群体,体现了1949年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排除A、B两项;仅从新政协的代表来源无法体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排除D项。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

2、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因此说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经典集训1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3、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通过“一边倒”方针同苏联等国建交3分析下图所示的

4、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D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做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5、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6“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7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带有主观臆断性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820世纪60

6、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9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

7、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10197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工业三十条)。决定指出,国营工业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问题,党委做出决定后,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这一措施的影响是()A有效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B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C有力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D促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11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

8、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2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两岸达成了“一个中国”共识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13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个代

9、表”重要思想14.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做法不包括()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不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D坚持按需分配的原则16.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0、一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

11、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呈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

12、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并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内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及原因。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会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包括定国旗、国徽等,故B项正确。2【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于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与会国皆为亚非国家,旨在讨论反对殖民主义的问题,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该会议符合杜勒斯的描述。故C项正确。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13、从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与题目中的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B项表述仅属于三大改造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完成只是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而已,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已经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

14、此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一战线及民主制度,故B、D两项错误。6【答案】D【解析】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一化三改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也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D项。7【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体现出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带有主观臆断性。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与中美关系的发展直接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因此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无知”“危险”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勤劳”“智慧”等,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处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