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19748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环境学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专业环境学复习提纲一、 基本概念1. 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基本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在在。P247环境过程是指不同物质在环境中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作用下的动力学迁移过程和转化过程及各种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生物降解和生态变化过程。P251环境效应是在环境诸要素综合影响下,物质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果。P269适应生存 人类与环境和谐的最低层次,基本要求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保障相对充足资源供给环境安全是指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安全免于环境问题的威胁,其基本要求是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的能力。P282环境灾害

2、是指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活动作用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致使自然环境的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毁灭性破坏,以至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务于人类的功能,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社会现象,它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P284环境风险和环境灾害密不可分,通过环境风险评价可对环境灾害加以研究。环境灾害和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的。环境健康是指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系统功能正常,环境质量离婚了,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P278环境舒适指人居环境舒适环境基准是环境质量基准的简称,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312环境标准时环境保护法体

3、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与环境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技术属性所作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基于环境基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制定的控制环境中各类污染物浓度水平的限值。P316优先污染物是指在人体中具有积累效应,会造成人体健康的不可逆效应,甚至具有“三致”风险的无阈值曲线的污染物。P314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节约污染排放指标,这种指标作为“有价资源”,可以“储存”起来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也可以在企业之间。P343污染物排放标准时为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保护人体健康和

4、生态环境,基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排放率,浓度和排放方式等表征污染源环境特性的指标所做出的限制性规定。环境技术 能节约资源,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的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等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技术规则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技术发展,推广,评估等方面的规划和政策,以及对与环境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技术属性所作的规定,即环境标准环境社会规则是当前社会中最为显性的环境规则,在制约和规范人类环境行为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以环境伦理为基础所建立的规范体系包含基本原则和具体行为规范两个部分环境管理既是实践,也是规则。这里说的是作为环境社会规

5、则之一的环境管理规则,包括环境管理的体制,政策和制度等环境经济规则与环境社会规则类似,它通过作用与人类的经济行为,调整和修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和环境得以协调发展,或纠正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环境后果环境现象环境问题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种种现象,其主要内容是人类在进行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科学研究、物品使用及废物排放等活动中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和变化。P377环境科学是指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P389环境规律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P378五律协同是指五类规律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都成为实现目标的动力的状态。P379五律协同原理提供的五律解析系统分析方法,将

6、客观事物放到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这五个要素组成的“五维空间”中,全貌系统地分析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有利于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寻求环境调控空间,调控基于,为制定和遴选环境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环境自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2. 水环境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资源。P9生态用水:从广义上说,是指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狭义的生态用水是指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而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P11水的社会

7、循环是指取之于自然水体,还之于自然水体,形成别的一种受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的水循环,这一过程与水的自然循环相对而言。P12水灾害是指水过多、过少所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利影响。P17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P24悬浮物亦称悬浮固体,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主要来自水力冲灰、矿石处理、建筑、冶金、化肥、化工、纸浆和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p25耗氧有机物是指以悬浮或溶解态在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

8、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的有机物。P25点源污染是指污染物集中在一点或一个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由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排放。P30生活污水是指由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行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排放的污水。P31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分散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P32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氧的量,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P44生化需氧量是指表征水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P44POPs难降解有机物是指那些难以被自然降解的有机物,它们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水体富营养化 短生命周期生物的死亡和腐化会导致

9、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赤潮 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 发生在江河湖泊水叫 水华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氧气含量尾水是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水。P533.大气环境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固态、液态物质及水汽之外的全部混合气体。P58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足以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P64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p64二次污染物是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P64大

10、气颗粒物是指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P64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所收集到的所有颗粒物。飘尘是指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P64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P64PM2.5粒径小于2.5m伦敦烟雾P65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落杉机烟雾P67酸沉降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迁移到地面,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P69空气质量指数(空气污染指数)是指环境质量指数或环境污染指数中的单要素指数。P85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P89可再生能源是指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

11、。P91生物质能是指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P93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高效地利用能源资源3. 土壤环境土壤胶体是指土粒中颗粒细小的部分,其颗粒直径一般小于0.002mm或0.001mm的微细固体颗粒,是由矿物颗粒、腐殖质、铝、铁、锰、硅含水氧化物组成。P109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抵抗pH改变的能力,或土壤抵抗土壤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一种特性。P112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

12、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P114土壤自净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P122土壤生物修复: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吸收、结合、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的过程。P1244.其他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13、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3R原则是指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策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P1393C原则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基本对策是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三化原则 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光污染是指光辐射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P17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在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区域,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气温的现象。P178生物修复:广义上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

14、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狭义上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P209温室效应是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木材燃烧放出的气体,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长波辐射,储存能量,减少阳光的反射,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氟氯烃日益增加,导致臭氧层减薄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P233二、 基本问题简述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1、悬浮物;悬浮物除了使水体浑浊,进而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外,悬浮物的沉积还会使水底栖息生物窒息

15、,破坏鱼类产卵区,淤塞漂流或湖库。此外,悬浮物中的无机和胶体物质较容易吸附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2.耗氧有机物;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3、植物营养物;过多的营养物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出现水体的富营养化。4、重金属;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通过与机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某此重金属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物。5、难降解有机物;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在食物链中进行生物积累,其中一部分人物即使在非常低的含量下伤脑筋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6、石油类;7、酸碱;使水体pH发生变体,破坏水的自然缓冲作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8、病原体;引起传染疾病。9、热污染;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加快了水中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的速率。10、放射性物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饮用水水质,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内照射,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令人下降等症状,继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超剂量的长期作用可导致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简述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有机物类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身污染物,主要指后者。包括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酚类物质、氰化物、石油、多环芳烃、洗涤剂,以及有害微生物、致病菌等无机物类主要有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物质,以及有害的氧化物、氟化物、酸碱、盐等。危害: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