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962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卷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语文五、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一、 语文基础知识66分(每小题3分)1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发动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归宁:出嫁女回娘家省亲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骂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当道:在路上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文件、公文盖叹郦元之简、李勃之陋也 陋:浅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极微小的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 原:原来,以前A B. C. D. 3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基本同义的是

2、(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C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多而窍4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 与风水相吞吐,有款坎镗塔之声C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D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5下面句子加点“殆”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C 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D 思而不学则殆E 郦人之所见闻殆与余同6下面句子加点词不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C 古之人不余欺也D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7与成语“

3、完璧归赵”加点“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知其幸与不幸,则其归书必速B 田园将芜,胡不归?C 后五年,吾妻来归D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此织也?8下面加点词与“轩凡四遭火”中“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凡读书之人皆然也B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C臣是凡人,偏在远郡D.已为墙,凡再变矣9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斯固百世不遇也10与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加点“卒”意义相同的一项( )A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诛连B仓皇东出,未及见卒而士卒

4、离散C初,鲁肃闻刘表卒D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1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C本末倒置,吾未见明也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2与例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加点“望”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B缦立远观,而望幸焉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与客泛游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3下面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佯狂不知所之者B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4下面句子加点的“于”不表示被动意义的一句是(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 激

5、于义而死焉者也C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D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15下面句子加点的“乃”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6下面句子加点“而”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某所,而母立于兹B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 微风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D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E 汝妹在吾怀,呱呱而泣17句子加点“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孰能讥之乎?B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下面

6、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半山居雾若带然C天若有情天亦老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19下面句子加点“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倥倥焉,余故笑而不信B于是,余又叹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0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买五人之窦而函之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21下面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哪一句与其三项不同(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B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C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D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2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皆得以隶使之A 吾得兄事之B 安得屈豪杰之流C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2分)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

8、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干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

9、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亲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淆(wng然:水盛大的样子。涵煦:滋润化育。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

10、老皆无在者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2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开门见山,紧扣文题。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

11、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三、译句、默写、鉴赏(22分)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译文: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28、阅读下面一篇唐代散文,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12、,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注:逆旅:旅馆。良有以也:真是有道理啊。烟景:春意朦胧的景色。后文“大块”指大自然;“文章”指为写诗文提供的绚丽情景。序:谈论。群季:诸位弟弟。惠连:即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弟谢惠连,幼聪敏。后文“康乐”指谢灵运。羽觞:文中指酒杯。伸:抒发。有人说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伤感的思想。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8分)29.(6分)按提示语在横线上填上正确内容1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思厥先祖父, , , 。子孙视之不甚惜。 参考答案与题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DBBAEBADBCADBACDADCAB1920212223242526CDCBABABD23B(按,查看)24A(均为动词,探求。 B助词,衬音作用代词 ,指“病梅”。 C.连词,表并列/介词,表凭借 D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25B(休养生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