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Word版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考试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中。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内容真实 内容与形式统一 形式正确 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A. B. C. D.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育成了3000多个小麦品种,老一辈科学家从遗传学角度总结了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这体现了思维的( )A. 间接性B. 指向性C. 概括性 D. 抽象性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当时
2、萧条荒凉、民生艰难的中国,经过72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上述说法( )A. 正确,符合同一律的要求B. 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 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D. 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4.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同一律要求对同一对象的判断一定是同一的B.同一律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同一律并不否认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认识对象可以发生变化D.同一律反对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5. 数字化时代,在信息技术与商业营销的“双重驱动”下,社交网络生产与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期,由于对病毒存在诸多未知,相关谣言有了生长空间。而随着政
3、府信息披露质效提高,无论是各地的疫情通报,还是从国家到省市层面的每日新闻发布会,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谣言。这说明(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捍卫真理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A. B. C. D. 6. 国庆期间,小明和小亮准备乘火车去北京看升旗仪式。二人到了火车站,听到站点广播“亲爱的旅客请注意: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危险品上车”。小明和小亮感觉这句话古怪。请你告诉他们古怪的原因是( )A. “易燃品”和“易爆品”具有交叉关系,不能同时使用B. “易燃品”“易爆品”与“危险品”是种属关系,不可同用C. “易燃品”和“易爆品”具有矛盾关系,不
4、能同时使用D. 这句广播语并没有错误,小明和小亮二人知识储备欠缺7. 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是简单判断演绎推理常用的推理方法,下面关于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对应正确的是( )“有些疾病不是传染性的,所以,有些疾病是非传染性的。”换质推理“有些金属是液体,所以,有些液体是金属。”换质推理“有些方法是科学的,所以,有些方法不是非科学的。”换位推理“有些中学生是追星族,所以,有些追星族是中学生。”换位推理A. B. C. D. 8. 以下谈论俄乌冲突的语句中,属于联言判断的有( )如果一个核大国不断逼迫另一个核大国,那么将会增加全球军事对抗的风险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会影响俄罗斯,而且会影响施加制
5、裁的各国要么劝和促谈解决冲突,要么阵营对抗拖累全球,世界必须对此做出正确的选择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又是迈向历史正确一边的必由之路A. B. C. D. 9. 科学家通过对长颈鹿身体结构的研究,研制出了适合航天飞行的“抗荷服”,在飞船飞行速度增加时,抗荷服可以模拟长颈鹿血液通过长长的颈部输送到头部的原理,让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下面关于这一推理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该推理是类比推理,它不同于比较,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比较要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新结论,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该推理的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的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事物该推理是类比推理,它和比喻都以比
6、较为基础,都是一种重要推理方式A. B. C. D. 10 近期,针对少数国人对坚持“动态清零”防疫理念的质疑,有关专家指出:没有对“动态清零”策略的坚决贯彻执行,就没有绝大多数国人的健康安全,就没有我国经济社会在过去两年总体平稳的发展环境。有关专家的这一论断( )属于有两个不相容选言肢的选言判断 是源于实践并得到实践检验的真判断其真假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真假 假使前件为真,则其后件就一定为真A. B. C. D. 11.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以下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要求的是( )A.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B.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7、,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C. 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所以这种行为不是犯罪行为D. 优秀律师都精通法律,我精通法律,所以我是优秀律师12. 认识对象纷繁复杂,我们有时仅凭简单判断很难全面把握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运用复合判断。下列语句表述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学好数学要多做题,好英语却需要多对话郭沫若是史学家吗? 金庸是一位伟大的作家A. B. C. D. 13.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推理要合乎逻辑规则,下列推理有效的是( )配偶、子女、父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配偶属于第一顺序继承
8、人同学们可加入篮球队或足球队,你加入了篮球队,所以你没有加入足球队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下雨了,所以运动会延后只有及时浇水,花才长得好,花没长好,所以,没有及时浇水A. B. C. D. 14. 墨子云:“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这告诉我们( )权衡利弊,就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我们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取小害而免大祸,不是在取利,而是在取害学会取利舍弊,趋利避害A. B. C. D. 15. A企业是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疫情影响,该企业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在主打原有拳头产品的同时,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升级,把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
9、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赢得了应对这次疫情挑战的主动权。这体现了(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辩证否定就是要把合理因素照搬到新事物中否定环节不如肯定环节的内容丰富辩证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性A. B. C. D. 16.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它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在缓解东部能源紧张问题的同时,给西部发展开辟新路。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从思维方法上说明了( )A.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B. 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C. 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态性思维D. 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
10、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这要求我们(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18.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箴言体现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A. B. C. D. 19.创新思维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实践 B想象 C有意想
11、象 D无意想象20.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是( )A. 讨论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启发法 D. 用途扩散法21.从思维上看,下图反映了( )发散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问题 逆向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头脑风暴法是该种思维的常用技法 正逆互补是该种思维的常用技法ABCD22.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应树立创新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启示我们( )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合力”,促进经济发展要立足实践,否定过去,只有用非常规的方法,另辟蹊径,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综
12、合运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多向思维方法,推动经济发展联想是创新的基础,迁移是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只要注重迁移就能促进经济发展A. B. C. D. 23. 有人在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后,写下这样一段读后感:“变化总是在发生,它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这段读后感警示我们( )必须学会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必须具有不满足于现状、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为根据要积极促成事物的量变,使
13、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状态A. B. C. D. 242022年6月8日,经合组织(OECD)表示,俄乌冲突推高谷物价格,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对经合组织的这一警告,理解正确的是( )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学会运用超前思维要在事物现状基础上构想其发展的可能趋势人的思维往往会落后于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是不确定的A BCD25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BCD26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A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