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9236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期末复习阅读题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6分)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

2、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1.下面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做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 并把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2分)蚂蚁“搬兵”( ) 蚂蚁的趣闻( ) 蚂蚁认路(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本事 ( ) 强烈 ( )3.根据下列意思,选择相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同心协力 招呼呼唤 ( )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 )4.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 ”划出有关的

3、句子。(2分)5.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4分)短文分别从 、蚂蚁传递信号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蚂蚁认路主要靠 ,还可以 认路。6.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1分)7.你喜爱文中的蚂蚁?为什么?(1+2分) 期末试卷(四)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zh hu lng zho tng shui hn j mn ji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1、湖面上盛(shng chng )开着荷花,大片大片的荷叶上盛(shng chng )满了露水。2、语文老师要(yo yo)求我们学习完每一篇课文后,能归纳文章的主要(yo yo)内容

4、。三、请用“一”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2分)1、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怱郁,树从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 )2、小溪的溪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爆发,溪水猛张。(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4+2=6分)( )不可惜 绿树成( ) 枝( )花落 龙飞( )舞享( )世界 胆小如( ) 受益( )浅 ( )云驾雾1、在我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是( )的珍贵历史文物。2、看上去力大如牛的他竟然( ),连蚊子都害怕。五、选择句中带点字的恰当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振:摇动,挥动 奋起,兴起 1、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

5、,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2、闻一多先生振臂高呼“要民主!反内战!”,这震天动地的声音,在整条街上久久回荡。( ) 打:击,敲,攻击 举,提起 1、我班的王明同学参也加了学校的仪仗队训练,他练习打鼓。( )2、尽管妈妈上了一天班已经很辛苦了,回家以后,还打起精神作家务。( )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5分)幸运 幸福 幸免1、在大家的帮助下,李叔叔找到了工作,过上了( )生活。2、得了白血病的小钱是( )的,因为在一位台湾青年身上找到了与他相匹配的骨髓。3、楼上的花盆掉了下来,他及时的躲闪了一下,才( )于难。无论都 虽然但是 即使也1、( )卡罗纳很伤心,( )有

6、了大家的安慰和关心,他感觉好多了。2、我们在生活中,( )见到什么,( )会留下一些印象。七、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1、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修改病句) ( ) 2、我们的这位鹅老爷真是架子十足,吃饭时非要有人在旁侍候不可。(学着用反语写一句话。)( ) 八、积累运用(9分)1、古诗填空(5分)(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 。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用诗中哪两句诗来形容: ( , ) 。2、根据内容连线,并完成填空。(2+2分)莫以善小而不为 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径竹阴云满地

7、 青山郭外斜 业精于勤,荒于嬉 莫以恶小而为之 绿树村边合 半帘花影月笼纱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告诉自己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要信(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7分)一、阅读搭石选段,完成练习。(14分)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hn hng),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tio di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chu zhu),给人以画

8、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 ki i )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俗语”的“俗”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俗”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A、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B、通俗并广泛流行的。C、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文中“俗语”的“俗”应选_。文段中有一句俗语是( )。 2、

9、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3、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分)4、文章的第自然段写了( ),先写一行人_的美;再写_美,最后写_美。(3分) 5、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文段中“理所当然的事指 。从“理所当然”这个词你体会到 _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13分)秘 密一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忙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x)攘攘(rn)。这时,一位30多岁的母亲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位7岁的小男孩,模(m m)样像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她请求说:“小姐,您能抽点时间听一听我孩子想说的话吗?”我立即(j j)迎上去,蹲下来问小男孩有什么事。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

10、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拿着当时深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玩具。“快点说!小姐没有那闲功夫等你。”母亲疾言厉色地命令道。突然间,气氛变得紧张。母亲气得掉眼泪,男孩哭了起来。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要紧的事,自己必须耐心地听孩子说出这句话。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甚至重要得将会影响小男孩今后的成长。过了几分钟,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话“小姐,我没没想拿,对不不起。”他边说边伸开手,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皱(zhu zu)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随即(j j)要我把玩具部的负责人请来,她得把事情讲清楚。她的行为很使我感动,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理解到教育子女的不易。我动情地说 夫人 不必了 玩具钱我收下就行了 让这件事成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 孩子既然明白错了 也就够了 从此,这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里,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2分)2、请给第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3分) 3、在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恳求( ) 吞吞吐吐( ) 4、仔细阅读文章第自然段, “过了几分钟”说明小男孩 ,从“结结巴巴”你体会到了 5、“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中,母亲叹了一口气的原因是:( )A.母亲很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