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19074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基础理论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文案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有 ()。A. 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c被逮捕的人犯 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2.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称为()。A. 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 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3. 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 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完全行为能力人n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4.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2、 必须 B.可以C.不能 D.可能5. 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A. 围家洪缝B.国家权力c.国家强制力D.国家司法机关6.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 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c.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7. 权利主体之间的权穗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主体8. 违宪制裁是依据宪法的特殊规定对()实施韵强制措施。A.违宪行为B.违法行为C. 违纪行为D.违章行为9. 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

3、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10. 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11 .刑事制裁是()对犯罪分子实施的刑罚。A.国家机关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12. 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行为 B.非物质财富C. 物质财富D.以上答案都不对13. 法的共同本质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B.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c.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D.法是全体公民的意志的体现14. 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入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oA.法律草案B.议案c.法律草稿D.法律15. 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A.法

4、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16. 决定法的本质的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17. 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以事实为根据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D.领导与群众相结合18. 一个法律行为()引起多种法律美系的产牛。A.不能 B.可以C.必然 D.肯定19. 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的手段。A.强制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引导性调整 D.制约性调整20. 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A.有效的 B.无效的c.部分有效的D.上答案都不对21 .在阶级对立社会中

5、,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22. 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A. 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B. 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 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3.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 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24. 法的国家强制性来自()。A.舆论力量 B.国家强制力C. 政党的力量D.社会力量25. 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规定属于()。A.法律的技术性规定B.法律概念c.法律规范 D.法律原则26. 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

6、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 表明法具有()。A.规范性的属性B.连续性的属性c .一般性的属性D.效率性的属性27.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实拖主要是靠()。A.社会舆论 B.领导的威信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的保证28. 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A.权利和义务B.物和行为c.法人和自然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c.部分可以成为D.必然成为30. 法律的公布是指()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主席C.国家司法机关D.法律制定机关31. 法是

7、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c. 一定强制力D.特定效力大全标准文案32. 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A. 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 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33. 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c.行政制裁D.法律制裁34.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义之一是指()oA. 公民在立法上平等B. 公民在执法上平等c.公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上平等D. 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35. 根据法的域内效力原则,我国法律规范的效力及于()。A.制定规范的机关所辖领域B.全国c.我

8、国领土部分D.我国领土及其延伸部分36.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 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A.权力机关的干涉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7. 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人,包括有()。A.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c.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D.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38 .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A. 中国共产党B.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c.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 全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9. 按照法的效力、

9、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 一般法和特别法40.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原则。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A. 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B. 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C. 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n它一般都要作出适用法律的文书2-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A. 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C. 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3. 能够影响守法主体的范围的因素有()。A.

10、 法律的本质B.政体的性质C. 社会力量对比关系D.历史及文化传统4. 依法治国的对象是()。A. 自然人和法人B. 社会组织c.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n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5. 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6.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指导思想应该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R邓小平理论c,中国共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7.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其作用有()。A.引导作用 B.限制作用 -c.促进作用 D.保障作用E. 监督作用8 .法的

11、特征主要表现在()oA.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B.法具有国家强制性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D.法是明确的普遍的规范9. 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B.依法办事的原则c.良好的法律秩序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10.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作用有()。A.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B.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c.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E. 解决经济话动中的各种纠纷11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A.物 B.行为c.自然人 D.精神财富12. 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A.准确 B.从重C.合法 D.从轻E. 及时13. 法的基本特征是:

12、()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旌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E. 法由经济基础决定14. 法的规范作用有()。rA.指导作用B.评价作用C. 教育作用D.强制作用E. 预测作用15. 法的非本质属性有()。A.国家强制性 B.规范性C.阶级性 D.预测性16.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A.不包括国内法在内B.不包括国际法在内c.不包括已失效的国内法在内 D.不包括已失效的国际法在内17.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的调整方法c.法律的调整机制D.法律的制定时间18.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为()。A.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由

13、国家强制力保证c.属于物质关系D.以现行法存在为前提E. 由国家政治内容决定的19. 法律的溯及力是指()。A. 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的问题B. 法律之溯及既往的效力c.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的问题D. 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20. 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A.党的政策方针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 党的基本路线D.统治阶级的愿望E. 外国的法律思想21. 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4、A. 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B.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c.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D. 自治条例可以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23. 决定一个国家立法体制形成的因素是这个国家的()。A.国体 B.政体c.文化传统D.阶级力量对比24. 按照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划分,可以分为()。A. 一级立法体制B.两级立法体制c.三级立法体制 D.四级立法体制25.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A.法律规范的规定B.权利主体的存在c.法律事实的出现D.合法行为的产生26. 法律效力是指()。A.对人的效力B.对物的效力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E. 时间上的效力27. 权利能力()。A.以权利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B.以行为能力为前提c.以相应法律规定为前提D.是权利主体构成的条件28. 按照法是否规定根本制度和是否具有最高效力,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B.普通法C.公法 D.私法29. 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有()。A. 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B. 法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