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19012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邮电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07 2008 2009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603所属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年年 年 年 年 年月月 月 月 月 月日日 日 日 日 日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 工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 08060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1. 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2. 为适应新世纪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培养适应掌握现代电子科学 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

2、应用人才;3. 坚持基础牢固、支柱坚实、专业灵活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 育的协调统一,注重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和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充分体现本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3、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 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 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 展状况;6. 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7.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9.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 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较好的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10.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11. 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三、学制与学分学制四年,毕业应修最低学分 200

4、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限选课26学分, 任选课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2学分,课外学分8学分。四、主干学科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五、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 础、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 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语音与图象信号处理等。六、培养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课外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门数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公共基础平台必修147035.0%3216.0%84.0%限选4105.0%学科平台必修1241

5、20.5%限选242.0%专业平台必修6157.5%限选4126.0%任选484.0%合计4616080.0%总学分200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 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1.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2.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3. 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4. 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八、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表实践教学体系表-课程实验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实验性质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单独设课实验物理实验483612电工电子线路实验644222通信原理实验162142通信电子线路试验16104课内实

6、验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32(18)16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64(24)168微波技术基础64(4)4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32(16)106Matlab与通信仿真32(22)1210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32(16)88DSP处理器及应用48(24)618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48(24)41010微波电路CAD及制作32(16)610天线CAD及制作32(16)610电子线路CAD32(16)88数字图象处理48(8)44语音信号处理48(8)44数据结构48(8)62操作系统48(8)62实践教学体系表-集中实践环节及课外实践类别名称周数(学分)实践性质技能及 操作能 力训练工程设 计能力 训练科学研

7、 究能力 训练社会实 践能力 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电路仿真基础训练1.5VV数字电路课程设计2VVVV软件设计2VV专业课程设计2VVVV实习及实践军事训练V认识实习0.5VV电装实习2VV生产实习4VVVV科研训练2V毕业设计毕业设计14VVVV课外科技 与实践活 动(学科竞 赛、课外科 技活动、开 放实验等)开放实验2V科技活动、科研等2VVVVV社会实践、学习讲座2VVVVV参加竞赛、课件制作2VVVVV九、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软件设计、认识实习、电路仿真课程设计、电装实习、数字 电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共计 3

8、2 周。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软件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两周。内容目的:使用理论课程中已学习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知识,上机编写具有一定功能 的应用软件,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该高级语言,同时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地点:机房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2、认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半周。内容要求:参观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实验室,了解各实验室的功能及各种专业实验 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地点:校内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3、电路仿真基础训练: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一周半。内容目的:学习使用 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路仿真基础

9、训练,建立 电路仿真的概念,学会使用 multisim 的软件,对简单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地点:实验室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4、电装实习:时间:第四学期,为期两周。内容要求:通过组装电话机、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帮助学生掌握电子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电路板的基本焊接和调试方法。地点:电装实验室。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5、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两周。内容目的:指导教师给出多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题目,学生根据知识掌握情 况和兴趣选择题目,给出功能设计方案,插接、调试电路,完成要求的任务,达到 巩固和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

10、初 步掌握模拟与数字电路系统设计基本方法的目的。地点:实验室。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6、专业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两周。内容要求:用 Matlab 等软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进行仿真,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常用手段和方法。地点:实验室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7、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为期二周;第八学期,为期二周。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较快适应实际工作,安排学生在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实验室实 习锻炼。地点:校内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8、科研训练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二周。内容要求:在毕业设计之前,参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

11、参与的科研 项目的内容和进展,学习查阅资料、跟踪技术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 程序进行。地点:校内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9、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十四周。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教师拟定大体研究领域、范围或是具体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爱好与指导教师协商后选定题 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论文写作。地点:校内组织形式:院内统一安排。十、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并取得 8 个以上的学分。具体包括:(1) 参加假期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给予12个学分(2) 参加科技活动并在国际期刊或会

12、议上用外文发表文章者,给予 5 个学分。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给予 3 个学分。协助教师完成研究报告者,由指导教师申请,给予 1 个学分。(3) 参加各种竞赛和创新设计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 ,视 参与程度、专业相关度及获奖情况酌情给予 15个学分。(4) 参加各种培训、考级、职业资格认证等获得证书者,视证书与专业的相关 性及等级给予 14个学分。(5) 参加课件制作、网站设计、软件开发、项目规划等,由指导教师申请,给予 13个学分。以上学分的获得需经专业教研室认可、教学委员会审定。另外:下学期的“电子线路CAD老师已经给本专业的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报名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上这门课。 (电子 08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