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86188985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计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过组织液B. 神经递质、呼吸酶和氨基酸都是人体内环境成分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D.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

2、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详解】A、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过组织液,A正确;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C错误;D、血浆中蛋白质比组织液多,D错误。

3、故选A。2. 下图1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2表示用微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其中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如果刺激强度变大,c点将会上移B. 短时间内多次阈下刺激的叠加也可能带来图1所示变化C. 刺激图2中的c处,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但肌肉会收缩D. 麻醉剂最可能的作用位置与图2神经-肌肉接头处较相似【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兴奋状态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c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有关,与刺激强度无关,A错误;B、如果小刺激,在短时间

4、多次刺激,达到阈值,也可以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刺激图2中的c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间,兴奋同时到达C点两侧,两侧膜电位变化一致,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但肌肉会收缩(兴奋能传至肌肉),C正确;D、麻醉剂最可能的作用位置与图2神经-肌肉接头处较相似,即突触,麻醉剂可作用于突触,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的结合等,D正确。故选A。3. 下图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两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B. Ca2+内流增加能促进含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C. 胰岛素释放减少或胰岛素受体异常均能导致血

5、糖浓度升高D.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使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增多,促进了胰岛B细胞摄取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会经细胞代谢使K+外流受阻,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同时引起Ca2+内流增加,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释放的胰岛素通过信号转导,可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增加,加速葡萄糖进入细胞,使血糖降低。【详解】A、据图分析,图中两处葡萄糖都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且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方式均为协助扩散,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Ca2+内流增加能够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B正确;C、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且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胰岛

6、素释放减少或胰岛素受体异常均不利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胰岛B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通过信号转导使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增多,从而促进细胞内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错误;故选D。4.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

7、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性神经的作用。5. 失温症患者会出现颤

8、抖、心律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现象,其核心温度低于35。下图是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失温症患者大脑皮层产生冷觉B. 体温的维持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X主要指细胞呼吸加强C. 人是恒温动物,即使在失温过程中仍保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 失温现象表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存在一定限度【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恒定的机制是散热量与产热量的动态平衡。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详解】A、失温患者核心温度低于35,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A正确;B、在轻度失温状态时,冷觉感受器接受

9、寒冷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下丘脑相应细胞,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此为神经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此为体液调节过程,其中X主要指细胞呼吸加强,B正确;C、失温过程中体温逐渐下降,产热量小于散热量,C错误;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会导致失温现象,D正确。故选C。6.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 树突状细胞

10、具有一定的防御、监控和清除功能C. 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提呈抗原功能D.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树突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详解】A、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A错误;B、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B正确;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D

11、、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故选A。7. 如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加B. 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 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c、aD. 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正常人在快速饮入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

12、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两项值又会逐渐恢复,故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当饮用等渗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而机体的排尿量将逐渐增加,b代表饮用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详解】A、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加,A正确;B、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即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体内会进行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B正确;C、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c代表饮入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当快速饮入500mL等渗0.9%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

13、b代表饮入等渗0.9%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C错误;D、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浓度升高,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外液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浓度,D正确。故选C。8.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适量的乙烯利处理可促进果实的发育B. 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处理离体枝条可促进生根C 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水稻可增强其抗倒伏能力D.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既要关注浓度又要关注使用方法【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在蔬菜

14、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解】A、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用适量的乙烯利处理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B、萘乙酸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B正确;C、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长高,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所以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C正确;D、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既要关注浓度又要关注使用方法,二者均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会影响生产,D正确。故选A。9.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

15、,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外施脱落酸B.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贮藏时间,可外施赤霉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外施试剂的种类和实验 时间,因变量是马铃薯块茎发芽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详解】A、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赤霉素促进发芽,所以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赤霉素,A错误;B、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第5周对照组发芽率开始上升,故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B正确;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不变,C错误;D、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应避免马铃薯发芽,所以可以外施脱落酸,D错误。故选B。10. 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生长素由背地侧向近地侧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