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8618868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每小题3分,共27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草茎(jng) 半霎(sh) 炽(ch)热 虾(h)蟆陵 冯(png)虚御风B. 敛裾(j) 着(zho)脑 褶(zh)皱 佛(b)狸祠 量(ling)体裁衣

2、C. 隽(jun)永 靛(din)青 蹩(bi)脚 潭柘(zh)寺 妖童媛(yun)女D. 熨(y)帖 檄(x)文 娇瞋(chn) 早籼(xin)稻 冠(gun)冕堂皇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漠不关心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梳妆打扮B. 大流感这本书,内容汗牛充栋,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C. 今天,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讲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约而同。D. 这个图书馆的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香雪示意凤娇握住

3、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中国在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_。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_的感触。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们随着_的人流,走进北京市百货大楼。A. 委屈 留传 萧索 川流不息B. 委屈 流传 萧索 熙熙攘攘C. 委曲 留传 萧条 川流不息D. 委曲 流传 萧条 熙熙攘攘4.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艾蒿) 方宅十余亩(四周环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细丝) 崖限当道者(门槛)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南北向田间小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晒)师道

4、之不复,可知矣(道理) 扣舷而歌之(敲打)C. 而绝江河(横渡)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云青青兮欲雨(黑沉沉的) 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D.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曲罢悯然(忧郁)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蜡烛)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5.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 虚室有余闲(空余的房间)寻声暗问弹者谁(低声询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茫茫的水汽) 小学而大遗(小的学问)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原因)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坐)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达)A. B. C. D.

5、6. 下列句中加点词有相同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A. 转徙于江湖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蟹六跪而二螯群聚而笑之 扣舷而歌之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耳得之而为声D.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凌万顷之茫然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使快弹数曲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有吹洞箫者 误落尘网中而又何羡乎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渺渺兮予怀 而今安在哉A. /B. /C. /D.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6、一项是( )A. 词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一,盛行于唐宋。词从篇幅长短角度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B.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拿来主义就是一篇驳论文。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的“戊申晦”指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指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五鼓”指五更。9.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行乐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

7、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怀古”赞扬孙权、刘义隆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C. 劝学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论述学习重大意义,设喻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有侧重,句式富于变化,明白易懂,毫无板滞之感。D. 赤壁赋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反映了作者由最初的苦闷到最终归于旷达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

8、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无形的精神层面。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桥梁等建筑

9、。乡土建筑是乡土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中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材料二: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

10、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对乡村遗产保护的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

11、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在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保护乡村遗产,我们还需要将其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比如位于

12、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曾凭借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使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突破亿元人民币。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

13、得的。(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遗产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它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B. 乡土建筑是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乡土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形态和装饰等多样复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C. 因为永泰庄寨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所以对它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D. 诸葛村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使其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较大提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1

14、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重点强调了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强调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B. 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提出“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其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的观点,再分角度论述。C. 材料二列举永泰庄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等事例,是为了论证“当地居民具有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和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这一观点。D. 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是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12. 近年来,随着古城旅游的兴起,重建古城热潮此起彼伏,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给为改善旅游生态而重建古城的地方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君子之学必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