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18766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方案 张鹏丽案例名称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科目美 术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提供者张鹏丽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陶瓷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了解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陶瓷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图片欣赏,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集体完成,并将中国陶瓷的生产和发展,以及陶瓷与陶器的区别的方法归纳总结。通过播放幻灯片,欣赏中国陶瓷,同学们都有很大的积极性与兴

2、趣。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到各个历史时期时,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他们就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时代,有点不知所措。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放映幻灯 (贯耳瓶)学生一起回答:陶瓷没有没有丰富的颜色,彩陶颜色丰富。陶器的造型特征:都有一对耳。通过图片的观察陶器彩陶让学生初步感受陶器色彩的变化,以及陶器的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合作

3、探究、体会有序思想我国是陶瓷的故乡和原生地,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陶瓷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陶瓷工艺的总称。陶器和陶瓷有下列区别。 小组合作讨论:得出陶器和陶瓷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陶瓷质地密实不透水。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选择出最优的答案小结:小组讨论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观能动。(板书:陶器和陶瓷有下列区别)三、 陶 瓷 的 发 展通过展示各个时期陶瓷的图片,了解到陶瓷的发展过程。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

4、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陶瓷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陶瓷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陶瓷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陶瓷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陶瓷产量的增长。宋代陶瓷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陶瓷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学生通过的图片的观察,了解到在商代、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唐代、元代、明清、宋代各个时期陶瓷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的进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陶瓷各个时期的发展,为此增强

5、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陶瓷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式陶瓷的故乡。(板书:中国陶瓷的发展)四、陶 瓷 的 特 征通过观看录像来观察陶瓷的造型及其特点,得出:我国陶瓷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陶瓷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陶瓷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陶瓷造型有以下特征: (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陶瓷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 白釉

6、象首龙柄壶唐代烧制陶瓷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陶瓷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陶瓷“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陶瓷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陶瓷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宋代的陶瓷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

7、,中国的陶瓷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陶瓷,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陶瓷生产的主流。 同学们再次通过图片的观察,了解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特征。造型、纹饰、胎体等等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的进步,对于陶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学们讨论得出:陶瓷烧制的比较好,从造型,色釉,纹饰,胎体等等都有了进步,甚至在隋代陶瓷的纹饰上都可以见到: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的终结所在。通过陶瓷特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陶瓷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坐的贡献。(板书:陶器的特征)五、

8、五 大 名 窑 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陶瓷,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陶瓷称“哥窑”弟所烧制的陶瓷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同学们得知: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让学生感到陶瓷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陶瓷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欣赏美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