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187039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渣渣圈形成的机理:1、结晶器钢水液血波动。当液面上升时,液渣层也上升并 贴在裸露的结晶器铜壁上,过大的液渣层厚度会造成液 面波动,增加渣圈的形成。一般液渣层厚度为10MM左 右。2、保护渣熔化性能不好。原材料粒度和混匀程度不理想, 就会造成保护渣熔化时出现局部分熔,低熔点的物质先 熔,高熔点的物质后熔,如果它们粘附在结晶器壁上, 就不可能二次熔化,只会越长越大。3、保护渣低熔点物质过多。保护渣开始浇铸温度越低,收 缩越大,因烧结形成的渣圈生长越明显。氟化物、碱金 属碳酸盐原料在低温有收缩行为。而且氟化钙、氧化钠 等表面活性物质多时,易在熔渣表面吸附致使熔渣与器 壁难于分离。4、保护渣中玻璃

2、质原料过多。玻璃质原料没有固定的熔点, 开始熔化温度较低,具有低温烧结特性,增大保护渣的 分熔倾向,容易结渣圈。5、保护渣析晶温度过高。析晶温度过高,则保护渣的结晶 倾向大,保护渣的粘温曲线变陡,接近短渣类型,浇铸 温度稍有波动,就会结渣圈。6、保护渣绝热保温性能不好。弯月面区域覆盖的保护渣中 碳含量少于要求值,一旦粉渣层厚度不足,保护渣的保 温效果不良,紧挨结晶器壁的液渣层会更容易受冷凝结 在器壁上。7、保护渣中含有氧化剂。保护渣中不稳定的氧化物如三氧 化二铁、氧化锰等过高,会增加熔渣的氧化性及其向钢 水的传氧速度。当钢一渣界面发生较强的传质活动时, 界面发生扰动,保护渣液渣层随之波动,促进

3、渣圈长大。8、保护渣碱度高。其原因是因为此类渣受冷后难出现玻璃 体,渣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区间窄,一受冷容易凝固 结壳。9、保护渣配碳量和配碳种类。长期探索知:石墨渣容易形 成渣圈,而碳黑有助于渣圈的消除。10、连铸工艺的影响。当浇铸高铝钢、不锈钢、稀土钢等合 金钢时一些高熔点的氧化物会进入渣相,造成熔渣析晶 温度升高以及表面张力升高,使熔渣于器壁间的粘附能 力增大二者难于分离,当钢水温度、拉速低时,弯月面 处的熔渣也易于凝固形成渣圈。防范保护渣结渣圈的措施1、抑制结晶器内钢水面的波动。提高操作水平,采用液血 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技术可降低结渣圈的程度。2、改善保护渣的熔化性能。3、合理选择保护渣的化学成分,尽量减少保护渣中氧化剂 的含量,不仅可以避免保护渣粘结器壁,还可以降低结 晶率,降低碱度可提高保护渣的玻璃化特性。4、合理搭配保护渣原料。在相同成分条件下,由于原料种 类的不同,其熔融特性差别很大。减少保护渣中玻璃质 原料的用量有利于控制保护渣的低温烧结特性。5、增强保护渣的适应性。增加保护渣中氧化镁、氧化钡含 量可降低渣子的熔点,能使保护渣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粘度变化平稳熔融区间变宽,也就是说,使保护渣对连 铸工艺的变化适应性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