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1858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介绍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广东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广东省博物馆自从1959年建成开放以来,主要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1959年至1993年,这是苏联式建筑的省博物馆时期,在文明路;二是1993年到2018年,这是重建省博物馆时期,在文明路;第三次是2018年至今,这是第二次新建省博物馆时期,在新开发的珠江新城。三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一次飞跃,不仅是硬件的改善,在管理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 历经三个阶段的时代变革和制度改进,现在广东省博物馆运营状况良好,比先前的旧馆无论在部

2、门设置、人员配置还是办公条件、资源整合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馆藏展品内容方面,主要以书画、陶瓷、端砚、木雕、工艺品、出土文物、青铜器、玉器、钱币等为主,其中书画和陶瓷是两大强项。尤其是书画方面,所藏明清书画和岭南画派,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总数更是达到16万多件之多,其中一级文物就有400余件。 广东省博物馆概括 广东省博物馆筹建于1957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广东省博物馆积极在广东地区展开考古发掘,通过征集、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陈列展览,努力向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3、积淀,在藏品收藏与保管、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现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2年12月广东省委在全省九届二次全会上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促使整个广东文化环境于无声处渐渐蜕变,脱胎换骨。广东省博物馆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重要里程。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珠江东路2号),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总建筑面积6.7万,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市第一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与海心沙亚运主会场隔江相望

4、。环境优美,交通通达。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工程于2004年12月12日奠基,累计投资8.842亿元,经过五年多的紧张筹建,目前已完成基建、安防、智能化安装和外围配套设施工程建设,达到开馆条件。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通过国际邀请竞赛方式,选定中国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外观看来,广东省博物馆仿如一个古时完美及精雕细琢的透雕宝盒:漆盒、玉碗等,里面盛满各种珍宝。它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传统的象牙球,层次深远,展示了一层一层的隔断吸引着观众层层而进

5、。容器形象简明突出,色彩处理大胆,与广州歌剧院的砾石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层层相扣的建筑空间,为观众回廊、展厅和后勤提供了视觉上和实质上的分离,在保持宝盒完整性的同时,亦为每个展区提供独自运作的灵活性。它将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标记,盛载着人们对展品欣赏的回忆。一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以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著称,尤其是巨型屋面钢桁结构高空滑移工程,由于其重量大(8700吨,目前世界重量最大)、难度高,被称为世界第一滑。除了建筑结构和外观造型新颖独特,新馆内部功能也十分先进,除了有智能化、数字化、安防等先进设施,由于采用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在宽23米的展厅中间是没有柱子的,其空间构成和高度也充分根据

6、展览实际需要设计,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展览功能的需求。如历史陈列中的广府骑楼、客家围屋、古代木船、南海神庙、唐人街牌坊,自然陈列中的丹霞西樵山地质地貌,潮州木雕陈列中的潮汕传统民居等高大展示场景都能在展厅中得以复原展出。 作为新时代博物馆的典型代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为建设目标,立足广东,面向岭南,走向世界,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新馆主要配置有展馆(20500)、藏品保藏系统(8300)、教育服务设施(3100)、业务科研设施(4700)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 在陈列布展方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7、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在展陈内容编写上遵循功能、经济、创新、信息、科技、艺术、合理的原则,以求充分反映岭南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水平。新馆展馆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和临展馆。广东历史文化展览把握岭南文化的主脉,用丰富的物证和文献重点展示广东三大民系,海上贸易历史、广东华侨史和近代史,显示广东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和创造智慧。广东自然资源展览为观众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广东自然风貌,自然资源包括地质地貌、动植物、矿物、古生物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强化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反映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艺术展分为翰墨流芳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精品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

8、代陶瓷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和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展览。他们既充分展示新馆在宋元绘画与明清书法、历代陶瓷方面的丰富馆藏,又展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潮州木雕,端砚等艺术财富。 博物馆运营现状及藏品构成 广东省博物馆自从1959年建成开放以来,主要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1959年至1993年,这是苏联式建筑的省博物馆时期,在文明路;二是1993年到2018年,这是重建省博物馆时期,在文明路;第三次是2018年至今,这是第二次新建省博物馆时期,在新开发的珠江新城。三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一次飞跃,不仅是硬件的改善,在管理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 历经三个阶段的时代变革和制度改进,现在广东省博物馆运营状

9、况良好,比先前的旧馆无论在部门设置、人员配置还是办公条件、资源整合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馆藏展品内容方面,主要以书画、陶瓷、端砚、木雕、工艺品、出土文物、青铜器、玉器、钱币等为主,其中书画和陶瓷是两大强项。尤其是书画方面,所藏明清书画和岭南画派,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朱万章介绍说。 目前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73件,三级文物12606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该馆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其中代表作包括赵孟頫陋室铭等。而南宋画家陈容的绘画精品墨

10、龙图, 代表南宋时期画龙的最高水平,也是陈容最大、最精彩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与交流的窗口,在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广东的牙雕、广彩瓷、端砚、金银器、潮州木雕、刺绣、广式家具、外销画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藏品,都是具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品,也都是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另外,如雷州窑瓷器等广东省本地出土的文物,以及古代贵族墓葬出土的文物等,都是广东几千年来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珍贵物证,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特色,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展示的重点藏品。另外,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还有一些远古动植物及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青玉璋、南海一号

11、出土的鎏金腰带、宋代沧海龙吟琴、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西周信宜铜盉等都堪称瑰宝。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粤博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2018年8月,于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广东历代绘画展汇集了全省各地和港、澳地区30多家文博机构、数十位收藏家的广东画家历代重要作品3000余件,堪称广东历代名画大全。 展览中首次展出了现在已知存世最早的广东绘画明代画家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卷。朱万章告诉记者,颜宗是广东南海人,曾出任福建邵武知县,但以独特画艺扬名于后世。整幅山水画卷长5米,烟波浩渺、气势跌宕,曾由上海徐氏所收藏,辗转流于国外。1949年后辗转收购回

12、国,藏于广东省博物馆,但由于旧馆展览条件有限,一直未能完整展出,此次是首次全部展出。 广东另一位明代著名宫廷画家何浩的作品以前也一直未见真容,仅有一幅万壑秋涛图卷被辽宁省博物馆所藏。2008年,广东省博物馆在一个北京的拍卖会上偶遇何浩的万壑秋涛图,花80万元在拍卖场上购得,此次也得以亮相展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著名宫廷画家林良的双鹤图、双鹰图,一实一虚,一工笔一写意,飞鸟翅膀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堪称精绝。朱万章说,林良代表了明代时广东画家的最高水平,也是第一个扬名京师的广东画家,其花鸟画作在明朝时首屈一指。 文献资料显示画史上记载最早的岭南画家是晚唐的张询,在宋代时广东还有全国著名的画家白玉

13、蟾,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金农曾自己写道画梅师白玉蟾。但由于南方水土不便纸张保存,张询、白玉蟾的作品一直未见踪影,因此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广东绘画就是明代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卷。明末清初广东画坛主要以一批画僧为主,表现出一股遗民之风。一幅赵焞夫所作的袁崇焕督辽饯别图咏卷在展览中亮相,引人注目。这幅长卷描述了袁崇焕当年离开广东启程到北方抗外族侵略时的情景,当时广东的文人陈子壮、邝露等19人在广州光孝寺为袁崇焕举行饯别雅集。这幅长卷在描绘珠江水景的图景之后,由广东的志节之士题咏赠别诗文,颇有曲水流觞雅集的意味,明末清初,广东是反清重地,番禺的海云寺汇集了一大批遗民书画家,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海云派。海云

14、寺的天然和尚有3个弟子番禺屈大均、顺德陈恭允、南海梁佩兰,日后成为文坛著名的广东三大家。海云派的不少珍品这次在展览中得以亮相。省政协书画会副会长、研究员林亚杰告诉记者。 李铁夫音乐家 林亚杰说,岭南画派最早创立时就是以革新日益走入穷途末路的国画为口号的,大胆吸收了日本等国外的技法,比如展览中有一幅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的枫鹰图,盘踞古树的鹰,眼眸放光,吸纳了当时日本画派的透视、光亮等技法,画面一股蓬勃之气,一改清末中国画死气沉沉的气象。20世纪初期的留学潮流中,广东籍学生出国最早,李铁夫是第一个到西方学习油画的中国人,当年他在美国被誉为东亚油画第一人,此次他的代表作之一音乐家也在那次展览中亮

15、相。 2018年,广东省博物馆的吴南生捐赠书画展共展出书画作品共74件(套),很多已成为广州等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他捐赠的北宋人的群峰晴雪图估价过亿,成为省博镇馆之宝;他捐赠的元人绘画平沙落雁图卷成为汕头博物馆镇馆之宝;另外,他所捐的西丽湖图成为深圳博物馆镇馆之宝;清代苏仁山自画像则成为广州艺博院的镇馆之宝。 北宋古画群峰晴雪图 1996年,吴南生将所藏的北宋古画群峰晴雪图捐赠给省博。朱万章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人们以为这幅画是明清绘画,后来装裱的时候,在画中的石头缝里发现了熙宁辛的字样,才被断定为宋神宗时期的绘画。吴南生也回忆说,1978年,著名鉴藏家谢稚柳断定这肯定是宋代的东

16、西。吴南生曾将这件宝物喻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省博。 如今,北宋绘画的市场估价都已过亿,这件作品也不例外。这幅画代表了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个创作水平,跟范宽、李成的创作水平不相上下,也许就是他们其中一人所作。朱万章告诉记者。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还介绍,关于镇馆之宝,广东省博物馆在新馆开馆之际,举办了一个全民参与票选的镇馆之宝活动,在404件一级文物中挑选出了30件极富特点的珍贵文物,由市民在网上投票,从这30件文物中选出得票最高的10件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新馆镇馆之宝。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市民们的选择和专家的观点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这次入选前10名的文物大部分是广东本地文物,体现出一种地方特色,由于参与投票的网友以广东人为主体,表现出市民们的乡土情结。而专家的选择,则更多地从专业方面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