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问题+加点字+句子翻译)[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1855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问题+加点字+句子翻译)[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问题+加点字+句子翻译)[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问题+加点字+句子翻译)[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复习提纲(问题+加点字+句子翻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有的是重点唐雎不辱( 辱没)使( 出使 )命 战国策秦王使( 派 )人谓( 告诉、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 交换 )安陵,安陵君其( 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许( 答应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即使这样 ),受地于( 从 )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 因此 )使( 派遣 )唐雎使(出使)于(到)秦。3个“使”的意思要分清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愿

2、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凭借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把 )君为(当作)者,故不错意( 置意,通“措”)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扩充 )于君,而君逆( 违背)寡人者,轻( 轻视 )寡人与( 疑问语气助词 )?”唐雎对曰:“否,非若( 像 )是(这样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何况)直( 只,仅仅)五百里哉?”1、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但是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3、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怫然( 盛怒的样子 )怒,谓(对说)唐雎曰:“公( 先生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使倒下)尸百万,流(使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摘掉)冠徒(光着)跣,以头抢( 撞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4、忌也,仓(通“苍”,青色)鹰击于(到)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的)士也,怀怒未发,休( 吉祥 )祲( 不祥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 如果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穿丧服 ),今日是(这样)也。”挺剑而起。这一段中的“的”除了“布衣之士”,都是消除句子主谓间的独立性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秦王色(脸色)挠( 屈服 ),长跪(直身而跪)而谢(

5、 道歉 )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明白、懂得 )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凭借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只是)以( 因为 )有先生也。”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魏灭亡,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课文分析: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中潜台词是重点)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与臣而将四矣。我今天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6、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重中之重)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3、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而是想吞并安陵国。“秦王使人谓

7、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回转商量的余地;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和暗示秦王我今天要暗杀你。5、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示例: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