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18523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适中小学:杨清明 张伟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具体如下: 一、优点 1、合理的利用教材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罗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本堂课在教学上

2、采用了引导放手_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二、不足 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

3、,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 练习中,出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圆柱的表面积评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 一、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讲练结合。 教学这节课,改变了传统

4、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二、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师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确,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南小教育联盟二校区(少先路小学)2016-2016年第 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 徐金霞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

5、、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

6、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 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金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

7、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金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 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金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

8、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南小教育联盟第二校区 10年月2日圆柱的表面积实习听课记录表4 *学院教育见习、实习记录表 学校学 科时 间 016 年 3 月 2 日 班级 第 3 节 六班 指导教师 课 题 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 5米,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

9、积 教 学 过 程 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S=ab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Ch2rh= dh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 5 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 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 题意再列式.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圆柱的表

10、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 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 h +2 4教学例 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 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 数是否计算正确。 侧面积:2=底面积:=314表面积:+14200 .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 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 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

11、.做第14 页“做一做 。 2.练习七第 题.评价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转化方法的运用。观评记录_常建红_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记录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

12、,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

13、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 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常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常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

14、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 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常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小学数学圆柱表面积的应用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 课题 听课

15、人一、复习圆柱知识。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 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练习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圆柱 ,高 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 1:底面周长 厘米,S侧=55 生 2:底面直径 8 厘米,S 侧=5 生 3:底面半径 4 厘米,S 侧=5. 师: 侧ch= p dh=2 p r 练习 :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 6 厘米,高10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 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 6 厘米,高 10 厘米,求表面积?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 底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练习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