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183342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章 电路及其应用第 2 节 导体的电阻一、 教学内容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 3 模块中“电路及其应用”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 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 I-U 图像了 解材料的电阻特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对课程的标准的解读为:本 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之间的定量关系,理 解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在实验探究中经历问题、证据、解释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 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2、,促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本节包括电阻和电阻率两个概念。通过实验对导体两端电压 U 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I 的测U量,发现 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直线,说明导体的 比值不变,对于不同导体,该比值不I同,这个比值表明了导体的导电性质,定义为导体的电阻。研究导体的电阻影响因素,通过 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定量研究电阻与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最后给出 电阻率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电阻的概念,对电阻概念熟悉。学生学习了很多用 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

3、研 究方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和材料因素时需用用到该方法。学生虽能把我实 验设计的基本思想,但具体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发展不足,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 较实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对新奇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超导的介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互联网资源,阅读文字或观看视频,为了解科学前沿打开一扇窗 口。三、 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体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建立过程。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体 会物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初 步了

4、解超导现象及其应用。4. 学生能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的区别。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金属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的关系,分析数据得到电阻定律。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五、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投影电阻图片。1A B C D教师介绍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性质称为导体的电阻。电阻丰富多样,有的电阻 的阻值与光照强度有关,称为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与施加于其上的压力有关。如何表征电阻? 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定量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新课教学1. 电阻投影电路,用伏安法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

5、两端的电压。教师介绍电路:当滑动触头 P 滑到位置 a。电阻 R 被短路,电流和电压均为零。当滑动 触头滑到位置 b,导体 R 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滑动触头从 a 滑到 b,导体的电压逐渐增大。展示实验测量结果(见上方作图)。问题 1:对于金属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遵循什么规律?问题 2:你认为如何定义导体的电阻较为恰当?问题 3:导体 U-I 图像的斜率代表哪个物理量?下图是两个导体的 U-I 图像,哪个导体 的电阻大?归纳总结:电阻定义为导体两端的电压 U 与通过导体电流 I 的比值,R=UI电阻由导体自身决定。课堂练习 练习与应用第 1 题。某同学对四个电阻各进行一次测量,将

6、每个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电流在坐标系中描 点,得到 A、B、C、D 四个点.试比较四个电阻阻值大小.答案:R R =R R思考与讨论:根据金属结构模型,导体对电流为何有阻碍?从微观角度如何理解导体具 有电阻?分析:自由电子在做定向运动时要与带正电的离子实频繁碰撞(每秒可达 1014 次),电 阻反映的是因碰撞而造成的对电子定向运动的破坏作用。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 R 成反比,即2UI=R实验表明:对于金属导体,化学电解液,欧姆定律成立,其他材料导体,欧姆定律不成 立。2.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问题:不同电阻的影响因素不同。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光照强

7、度有强烈的依赖关系,热敏 电阻与材料的温度有关。金属材料导体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 关?情境 1:将滑动变阻器 C 端和 B 端接入电路,将滑动触头 P 向 D 端移动,接入电路的 阻值如何变化?滑动变阻器改变阻值的原理是什么?说明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 2:将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实验发现灯丝较粗的灯泡较亮。灯泡的亮度由哪个物理 量决定?这个现象说明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 3:生活中导线大多是铜材料。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铁也是导体。电阻与什么 因素有关?分析归纳:影响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和导体的材料。 问题 1:金属导体电阻与多个因素

8、有关。如何研究电阻某个因素的关系?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问题 2:研究导体电阻 R 与导体长度 l 的关系,对实验材料有何要求?哪些物理量相同? 哪些物理量不同?问题 3:阅读教材“实验 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内容,实验中如何测量导体的电 阻?该实验算出电阻的具体数值了吗?问题 4:该实验使用一个电压表,将电压表依次与每个金属丝并联,测量电压,表征电 阻的大小。若用四个电压表分别与每个金属丝并联,一次测量出四个电压数值。这种方案可 行吗?若可行,试比较该方案与教材方案相比,有何优势和劣势?教材方案有何优点?3. 导体电阻率实验表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 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 S

9、 成反比; 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个结论称为电阻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R=lS式中 为材料的电阻率,由材料种类决定。展示不同材料的电阻率表格。表 1 导体材料在 20时的电阻率 材料 电阻率 /m 银 1.610-8 铜 1.710-83铝 2.910-8钨 5.310-8铁 9.710-8镍铬合金 1.010-6镍铜合金 5.010-7锰铜合金 4.410-7思考:观察表 1 中数据,你能解释为什么导线选择铜材料吗?银的电阻率小于铜的电阻 率,为什么不选择银材料?金属导体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金属,随着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电阻率增大。 电阻率和温度之间存在定量的对应

10、关系,人们根据这种关系制造了电阻温度计,可以测量较 大的温度范围。而有些合金电阻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阻率近似不变,通常用于制作标准电 阻,用于校准仪器。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减小。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温度降低至 4.2K 时, 汞的电阻突然跳跃式下降到仪器测不到的值,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在昂内 斯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当温度很低时,很多金属和合金都会发生超导现象。科学家逐渐发现 了更多的超导材料,而超导的实现温度也逐渐提升,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应用。昂内斯的实验结果 超导体的抗磁性(慈悬浮)4. 伏安特性曲线以通过导体的电流 I 为纵轴,以导体两端的电压 U 为横轴,绘制的 I

11、-U 图像称为导体的 伏安特性曲线。问题 1:绘制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的斜率代表什么?IIabOU OU图 1图 2问题 2:导体 a 和导体 b 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 所示,哪个导体的电阻大?问题 3: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2 所示。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吗? 若有关,随着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如何变化?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4S S图 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二极管是一种电学器件。当加正向电压超过某一值时,电流随电压升高急剧升高,二极 管电阻很小,可认为电阻为零;当加反向电压,不太大时,电流很小,几乎为零,电路中无 电流,可视作断路。课堂小结U 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与

12、通过导体 电流的比值。R= 。I 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 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l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R= 电阻率。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增大。 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分析电阻随电压如何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通正向电压,当作短路处理;通反向电压,当作断路处理 作业:“练习与应用”写在教材上。六、 板书设计 11.2 导体的电阻一、电阻UR= 由材料决定.I欧姆定律:I=UR适用条件:金属导体、电解液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三、导体的电阻率l1.电阻定律 R=2.电阻率 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增大四、伏安特性曲线1.I-U 图像2.二极管:单向导电性1斜率表示R七、 教学反思由于初中学习过电阻概念,学生容易理念电阻的含义,根据定义理解金属导体 U-I 图像 斜率表示电阻。但部分学生对电阻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电阻不变。这一错误的认识要通过 演示实验更改,说明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增大。学生根据 I-U 图像计算阻值存在困难,要U明确对于任何导体,电阻的定义均适用,R= ,根据定义计算电阻。对于伏安特性曲线是I曲线的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变化可以看割线的斜率,割线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