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18138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候 2课 题气候 2课 型预习展示课执笔人教师寄语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学习目标1. 运用气温和降水的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特征。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和人与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念。学生自主活动材料一:认定目标,预习感知(自学课本38-41页,将内容加以学习并记忆,用铅笔在课本上标画)二:自学效果检验:(尝试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生成)(一)基础知识梳理(1.2号同学独立完成,3.4号同学可适当看书)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季风的定义: 。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

2、 、 、 。读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为 月, 季风风向图,(填1或7),我国主要盛行的是 (风向),其发源地为 ,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 的气候特点。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高山的阻挡,势力逐渐 , , , 和 难以受到影响。该季风过强会造成 自然灾害。(2)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上右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_(冬、夏)季风。气流是_风,来自_洋。 气流是_风,来自_洋。 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夏季风强会造成 自然灾害;南 北 夏季风弱会造成 自然灾害,南 北 ;所以我国是经常发生 灾害的国家。我国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 。(3) 我们把受和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

3、 _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F_区,E区内降水较_,F区降水较_。(4)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由于两者受热、放热的速度不同,便出现了 差异,因而形成了典型的 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是 一线。季风区降水 ,非季风区降水 。(5)比较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不同发源地风向性质特点影响冬季风夏季风(6)“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北风指 ,春风指 。(7)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课本40页(9)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4、?7.阅读38页图形,写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分布的原因?在左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是:A ,气候特点: B ,气候特点: C ,气候特点: D ,气候特点: E ,气候特点: (二)合作研讨(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合作交流)1气候的特点 三、整理归纳,知识内化(结合所学,构建知识体系)四、知识迁移,巩固应用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是( ) A.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普遍增多 B.北方纬度高,白昼比南方长,故气温不比南方低 C.夏季风对我国各地影响强烈D.地势西高东低,有利气温升高2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以南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5、 B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可能有结冰期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4有人说:“今年的降水量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降水的周期性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由于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 D西高东低的地势7.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两处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C_季风和D_季风。(3)根据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图中数码 中,降水量最多的是_处,冬季气温最低的是_处。教学反思: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