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歌之美八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18066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读诗歌之美八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诗歌之美八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读诗歌之美八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民 族。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屹 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我国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代表 文学体裁 ,早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之 说。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 趣 ,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新教材中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选编。 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 ,除了在阅读文中 收录了大量诗歌以外 ,在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也收录了不 少诗歌。这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

2、提出 :要求中学 生能“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 学好古代诗歌呢 ?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那就是 “阅读” ,“积累”和“方法” 。所谓“阅读” ,就是指要加强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让学生在读中品位 ,读中感悟 ,读中欣赏 , 从而体味出诗歌的意境 ,品味出诗歌的美。所谓“积累” ,就 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 进行应用。 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地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 ,进而自觉运用此

3、法 ,进行学习。那么,如何能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呢 ?我认为还是要在 “读” 字上下功夫 ,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觉成诵 ,在读的过程中 掌握方法。为此 ,我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 ,常用以下方法。一. 引读有些古代诗歌 ,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 ,将会有利于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品读。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 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这些资 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填补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内容。 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 ,上课交流。 这既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 ,在教 授观沧

4、海一诗时 ,可以让学生找有关曹操的资料。通过学 生地搜集 ,不难发现曹诗有 “慷慨悲壮” 的风格以及曹操此次 北征乌桓是在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作者有着统一北方 ,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体会出诗中所体现的曹操的博大胸襟。自然也能读 出曹诗的慷慨悲壮。二. 译读要读出感情 ,了解诗歌大意是基础。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 把握和处理好诗歌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不主张 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本。 这将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 ,会影 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结合注 释和自己的有关工具书 ,了解诗歌大意就行 ,教师只做考查。 在教师考查

5、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去读诗。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让教师或学生说出现代文 ,而让被考查者 ,说出原文。或者设 置相关问题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如 ,在教授钱塘湖 春行一诗时 ,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 “这首诗是写春天的。 除了题目中有所反映以外 ,你还能从什么地方发现 ?作者是在 春天的什么时候去踏春的 ?你何以见得呢 ?”这些问题地设置 既能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又能引导学生自觉不自觉 地读诗 ,真是一举两得。总之 ,只要不伤害学生学诗的积极性 , 又能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 ,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 都是有效的。三. 吟读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朗读课文 ,但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 如果让学

6、生吟读诗歌比朗读诗歌的效果要更好,更能读出诗的味道。在吟读之前 ,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让学生读准字音;(二)划分好节奏 ;(三 )把握准感情。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 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由于学生在电视等媒体上见过有 关古人吟诵诗歌的情景 ,所以 ,只要教师做好示范 ,学生便能很 好地掌握这种方法 ,而且对此种朗读方式很感兴趣。 在抑扬顿 挫的读书声中 ,相信学生是能品出其中三味的。四. 换读古人写诗是很讲究推敲字句和字斟句酌的。有些字词反 复推敲 ,讲究炼字 ,很见功力。如果只是教师做讲解、分析,学生是很能体会到其中之美的。 因为这些不是他们的发现 ,故而 自然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但如

7、果我们让学生将原句中的 有关字句进行替换 ,让学生在替换以后读读、比比 ,学生便能 很快发现其中的妙处。 例如 ,我在教授 次北固山下 一诗时 , 就让学生把原诗中“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换成“顺” 或其它字 ,试着比一比。将“海日生残夜”一诗中的“生”字 进行替换 ,再比比。在学生将原字换成“升” 、“出”等字后 , 自然能品出原字的妙处。 另外在学生的反复换读中 ,学生还会 有许多新的发现 ,这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和激动。五. 想读古代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而且古代诗歌的语言精练 , 言简意赅。在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品味出诗歌的意境 ,从而品 读出诗歌的美 ,还真得下一番功夫。为此 , 我在教

8、学中设计了 想读环节 ,从而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 ,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 出诗歌的优美意境 ,从而读出感情 , 品出诗歌的美。例如在教 授天净沙 ?秋思时 ,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展开 联想和想象 ,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 我举例 说 :“假如你喜欢枯藤老树昏鸦一句 ,那么你想想 ,这根枯 藤是一根什么样的藤呢 ?树上还有没有叶子 ?藤是怎样缠绕在 树上 ?就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一幅画面 ?乌鸦又是怎样的 ?” 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拓展 ,就会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 从而体会出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将所想像的画面说出 或写出以后 ,再边想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边读诗句

9、 ,自然感觉就 不一样。这样“想读”之后 ,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 境,也会更喜欢我国的古代诗歌。六. 画读画读是对想读的进一步深化和加工。有些古诗所创造的 意境不仅优美 ,而且所创设的画面色彩也十分鲜明 ,颜色搭配 合理、鲜艳 ,十分美丽。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诗的教学中,在学生想读完 “海日生残夜” 一句的画面后 ,再让学生给画面 添上颜色。“ 在残夜中升出的太阳是什么颜色呢 ?大海呢 ?等太 阳完全升出以后 ,江面又是什么颜色呢 ?”在对颜色的添画中 学生不难想象出红色与黑色 ,红色与金黄色 ,红色与绿色的搭 配。使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更加美丽。七. 比读比较阅读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

10、读方式。学生在比 较的过程中能自觉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所以在古代诗歌的 教学中 ,如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既能提高学生的阅 读水平 ,又将有利于对古代诗歌地理解和品读。例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时 ,就让学生进行了以下 比较 :“这两首诗既然都是写乡愁的 ,那么两首诗所表现的愁 绪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经过比较会发现不同。 “那么 ,是什么 使得两首诗所表现的愁绪程度不同呢 ?”学生经过阅读自然 会发现不同的景物描写在诗歌里面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这 就使得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这一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八. 写读 学生经过学习 ,可能会获得相关知识 ,教师还应该将有关知识转化为能

11、力。这就需要训练和练习。如在教学次北固 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时 ,在学生进行了比读之后 ,发现不 同的景物描写可以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以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既然不同的景物描写可以烘托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那么同学们试着描写一段景物 ,用这段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从 而使学生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这一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写 作练习之中 ,得到巩固和提高。古代诗歌的教学 ,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 而要品出诗 歌之美 ,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然而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 方法的指导和传授 ,毕竟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授 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胡曦春 ,教师 ,现居湖北孝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