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17852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评课稿作者:曹霞顾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877更新时间:2007-10-18 各位老师:上周,周骏老师的一次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拉开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研讨活动的序幕,同时为听课老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代表个人也代表大家对她和参与设计本次活动的老师表示感谢。活动结束后,听课的老师们当时便在大2班的教室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评价和交流。下面,我就作一个代表,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整合,反馈给全园老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对本活动更深入的探讨,使教学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一、能根据实际选题近阶段,近年来,在我们周围出现了许多的分类垃圾箱,

2、但似乎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能,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因素,还有很大的原因是人们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分类标准的不了解。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且对幼儿未来阶段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此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绿色环保幼儿园的申报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活动开始,由一个分类垃圾箱引出话题,然后教师以一个无知者的身份乱扔垃圾,随即播放录音,以垃圾箱的口吻提醒大家观察垃圾箱每个大嘴巴的不同。幼儿找到了颜色和标志两个区别后,随即出示放大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引导幼儿观察标志的样子,了解标志的意思,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同时对废电池等有

3、毒垃圾加以区分。活动中还设计了一个与幼儿生活非常紧密的细节。在认识了了可回收垃圾后,幼儿知道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和金属制品都是可回收垃圾。这时老师假装打喷嚏,然后举着插过鼻涕的面巾纸让幼儿讨论:这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呢?幼儿通过激烈的讨论知道:面巾纸、卫生纸虽然是纸制品,但也是不可回收的。接着是幼儿操作的环节,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投放,再集体检查。最后,以垃圾箱的口吻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也基本掌握。三、教态自然,教学风格平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提倡这样一种教态,那就是:无他人。就是说,不管谁坐在你的教

4、室里,你都要做到旁若无人。要始终记得:你是为你的学生、你的孩子上课,而不是为听课的人上的。周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就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这种从容和淡定能够帮助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孩子的反映去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较灵活地处理出现的各种状况,顺利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上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得更加深入。周老师上课时教态的亲切、庄重、自然创造出了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点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学习。当然,每次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课,就会有缺憾。这次活动也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活动的层次还不够清晰,与原先活动的设想有些偏离。当然,一次好的活动不应该完全

5、是预先设计好的,应该有一些生成内容的空间,但大的层次还是应该把握好。本次活动中,如果在出示标志后,从标志的样子、表达的意思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哪些是有毒垃圾,按这样的顺序来提问,脉络可能更清晰一些。二、 还可利用录象或图示法帮助幼儿理解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的过程。在理解可回收垃圾可循环利用的过程中,老师凭借的方法是语言的描述,这样的描述是不容易被孩子理解的,如果能将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的过程用录象摄下来,或者用简单的图示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可能更利于幼儿的理解。幼儿操作后的检查过程中,也可以以幼儿为主来进行,这样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也能达到巩固的目的。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希望大家都能从本次活动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