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联系指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1778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段锦联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段锦联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段锦联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段锦联系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段锦联系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段锦联系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段锦联系指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原传图谱】 【动作分解】 动作一:两脚后跟相并,两脚尖外开呈九十度。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叠在少腹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大拇指轻轻抵住),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动作二:吸气两手上提到膻中穴。动作三:呼气翻转掌心尽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仿佛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动作四:保持向上托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五:吸气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膻中穴,掌心向下。动作六:呼气,掌心向下按,恢复于体侧。【动作要领】1、首先做到姿势端正,为贯通经络做准备,做到几点相对,即肩井穴对涌泉穴,百会穴对会阴穴。2、开始做动作之前,先

2、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叠在少腹前,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将气机收在了下焦丹田,两手合抱于腹前时,不要抱得太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抱得太高,气往上冲,容易出现高血压。3、身体放松,两腿微屈,做到“八虚”:两腋虚-舒肝胆气;两肘虚-舒心肺气;两胯(腹股沟)虚-舒脾胃气;两腘窝虚-舒肾气。4、托天时最关键的一点是掌根一定要向顶门上撑,这样才能打开手臂上的阴经,也才能抻拉整个后背背俞穴。5、手臂上举时,注意要用两臂贴住耳朵,因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纪大的人手臂上举时可慢一些,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调整上举的高度。6、两掌上举到最高点的时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会儿。屏息就可让我们的气机在五脏六腑之中鼓荡一

3、圈,即内按摩,用气机按摩我们的五脏六腑。两臂上举并屏息,除了按摩内脏,也锻炼了人体的膈肌。经常锻炼膈肌,可延缓衰老。人体衰老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容易气喘。比如,稍微走一下楼梯就累得气喘吁吁的,这其实是膈肌无力的表现,不能气沉丹田。要想让气沉到丹田,膈肌的力量必须大,全身的气机必须足,这都需要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7、双臂上举时有一个夹脊的动作,对活动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处,可舒缓背部的疲劳感。8、最后,两腿微屈,两臂在体前缓缓下落,然后恢复起始状态,即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叠在少腹前,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目视前方。此时,身体的重心要缓缓下降,气往下走,全身都放松下来。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

4、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2、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3、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1、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2、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功理作用】1、拉长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注肩部疾患,防治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2、通过两手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原传图谱】【动作分解】 动作一: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呈马步桩式。两手自然收于身体两侧,思想放松,松静站立。动作

5、二:吸气,双手上提,交叉于胸前。动作三:以左式为例,呼气,左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手呈如拉弓状。眼看左手食指与拇指之间。动作四:保持拉弓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五:吸气,两手回收,交叉于胸前。动作六:呼气,右式同左式。动作七:吸气,两手回收,交叉于胸前。动作八:呼气,两手下按,回落体侧。【动作要领】1、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2、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易犯错误】1、开弓时端

6、肩,塌腰,重心偏移。2、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功理作用】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具体功理作用:1、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

7、手三阴三阳经等,主要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2、 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和腕关节指关节的灵活性。3、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第三式 调理脾胃臂单举【动作分解】动作一:吸气,双手由体侧上提至胸前。动作二:(左式)呼气,随之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向左,呈遥遥相对的姿态。动作三:保持向上托下按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四:吸气,左右手回返至胸前。动作五:右式与左式动作基本相同,惟方向相反。动作六:吸气,左右手回返至胸前。动作七:呼气,两手下按,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动作要

8、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功理作用】1、通过上下静力牵拉腹腔,对内脏起则按序作用,达到调理脾胃(肝胆)和脏腑经络的作用。2、使椎骨间小关节、肌肉得到锻练、增强脊柱的灵活性、稳定性。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分解】动作一:两脚相并,松静站立。吸气两掌上提,然后稍微下按呈撑掌式。动作二:呼气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后拧转,眼看后方。动作三:保持向后瞧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

9、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四:吸气,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动作五:呼气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右后拧转,眼看后方。动作六:保持向后瞧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七:吸气,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左转,恢复前平视。动作八:呼气,两手下落,气归丹田。【动作要领】两掌下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两掌按于胯旁,掌与胯大概有一拳的距离。身体保持中正,头视前方,下颚微收。两手放在胯两侧时,就像在按着浮于水面的两个球一样,球有一个浮力,手要把这个球按住。【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纠正方法】两臂外旋时下颏微收,向后转动时上体中正;转头时看斜后下方

10、45,旋臂时小拇指侧最大限度外旋,保持两秒抻拉。【功理作用】1、转头,即“往后瞧”这个动作。眼睛使劲往后看,眼神向后转移,这就锻炼了颈部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非常重要,人体几乎所有的阳经都经过它。七伤是外界天地自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这种伤害必先伤阳的层面。这个动作通过扭动大椎穴,提升了阳的作用,使身体内部产生变化,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糸统疲劳。2、旋转手臂。我们的手臂,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

11、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分解】动作一:大马步站立,两手搭于股骨远端,身体重心位于两腿之间,收髋敛臀,立腰竖颈,下颌微收,百会上领,目视前方。 动作二:缓缓吸气后大马步转换为偏马步,右腿弯曲,左腿微屈,身体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倾,眼睛由目视前方转到用余光看右脚尖。动作三:呼气,头自右下方经体前至左下方,然后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左侧慢慢将头抬起,下肢呈斜弓步。动作四:保持这样的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动作五:缓缓吸气后大马步转换为偏马步,左腿弯曲,右腿微屈,身体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左倾,眼睛由目视前方转到用余光看左脚尖。动作六:呼

12、气,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然后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下肢呈斜弓步。动作七: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动作八:缓缓深长呼气,并步收脚,同时全身放松。【动作要领】1、马步扶按时要悬项竖脊、收髋敛臀、上体中正。2、侧倾俯身时,颈部与尾闾对拉拔长。3、摇头时,颈部尽量放松,动作要柔和缓慢,摆动尾闾力求圆活连贯。4、向后摇头应与向前摆尾配合起来。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步型由偏马步转换为马步,颈部后旋,尾闾前旋,颈部后旋的速度要稍慢于尾闾前旋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转正时速度的一致。眼睛视线由右脚看到了左脚,并伴随着尾闾的转动,从左脚的外侧看到左腿外侧至左肩,伴随着颈部的放松摇转,

13、目视头上方。【易犯错误】摇转时头部僵直,尾闾转动不圆活;摇转时挺胸展腹,上体后仰。【纠正方法】转头时,颈部肌肉尽量放松,不可主动用力,头部转动速度要慢于尾闾转动;向后转动头部时要含胸,抬头向上看,向前转动尾闾时要收腹,向后转动时要先塌腰,再敛臀立身。在马步状态下转动尾闾有一定难度,可以将动作分解练习,先体会头部摇转,再体会尾闾转动,最后将转头和转动尾闾结合起来。【功理作用】1、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经泄热、去除心火的作用。2、在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既增加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强了这些部位的肌力。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

14、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主要通过对脊柱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使头颈、腰腹及臀、股部、腿部等多种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下肢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加了肌力。同时,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为六阳经的汇总点),以提升阳气;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腰为肾腑,命门贯脊

15、属肾”,肾在五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以水克火,只有壮腰强肾才能调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门穴,增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的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的目的。在这一摇一摆、一升一降中达到平秘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分解】 动作一: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动作二:吸气,双手上提膻中前。动作三:呼气,双手穿腋分向后背,合于两肾区。动作四:吸气,定后呼气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腿后侧向下按摩至脚跟,双手攀住脚趾。动作五:吸气,上体展直,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循环反复。糖尿病兼肾虚患者可加练该动作100500次。【动作要领】1、双手反穿经腋下时尽量旋腕,掌背贴腋。2、脊柱卷曲要像卷地毯。前俯时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好像卷地毯一样从上往下次第卷起,细心体会脊柱每节椎骨松开弯曲的感觉;直立时从下往上,将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细心体会每节椎骨由弯曲而变竖直的感觉,直立后体会整个脊柱贯通一气的感觉。此外,要保证在两膝直立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