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1771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田径方面知识:1 从技术原理看,器械投掷的远度取决于出手的(高度)、(角度)、(初速度)三个因素。2铅球成绩的丈量方法是钢尺的( 前端 )对准铅球落地的近沿,钢尺通过(中心点),丈量落地最近点至抵趾板内沿的最近距离。3 远按起跳后空中动作不同,分( 蹲距式 )、(挺身式)和(走步式)等姿势。4 推铅球技术的重点是(最后用力),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时出手的(角度)和出手时的(初速度)。 V02sin2S= g s=器械飞行的距离 v0=器械出手的初速度(v=s/t) g=重力加速度 =器材出手角度5田赛项目中,成绩的最小计量单位是1CM6.标准田径场跑道宽度是1.22米-1

2、.25米,分道线宽5厘米7田赛远度项目,前三轮试掷(跳)结束后,成绩优的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的试掷(跳),后三轮试掷(跳)的顺序应按成绩倒排序。8 田赛:是距离计算成绩的项目称田赛,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赛跑项目称径赛。9. 钉鞋长度规定不得超过9毫米,跳高与标枪鞋钉不得超过12毫米,鞋钉最大直径为4毫米。9 运动员实际跑的距离:一道内突沿外沿30厘米测量。其他跑道在标志线以外20厘米测量10 跨栏男子 栏高1.067米,第一栏13.72米,栏间距9.14米 400米栏 0.914米 45米 35米 女子100米栏 栏高0.84米 13米 8.5米 400米 0.762米 45米 35米

3、11 接力棒长度为28-30厘米,接棒方法:下压式、上挑式12 计时从发令枪发出的闪光或烟开始,到运动员的躯干(不包括头、颈、四肢)的任 何部位抵达终点线后沿的垂直面瞬间为止。 田赛、径赛:是距离计算成绩的项目称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赛跑项目称径赛。13.跳高的名次判定:14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在希腊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每隔四年举行一届,到2004年共举行28届 中国工获得金牌32块金牌。2008年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15 评定田径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16 决定跑速=步长*步频 重心波动差:跑动中重心轨迹上下波动的差数。17

4、 跳高的助跑分直线和弧线两种。18铅球成绩的丈量方法是钢尺的( 前端 )对准铅球落地的近沿,钢尺通过(中心点),丈量落地最近点至抵趾板内沿的最近距离。19跳远按起跳后空中动作不同,分( 蹲距式 )、(挺身式)和(走步式)等姿势。体操方面知识 :1 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2 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翼:队形的左右端叫翼。支撑:手、臂或身体其它部分撑在器械上的姿势。倒立:在支撑中,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垂直静止姿势。悬垂: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还有另一部分悬挂在器械上的姿势。间隔:相邻两人左右间隙。基准学生:被指定作为动作目标的学生。向左转-走:右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左,身体向左转90度,同时出

5、左脚。向新方向前进。动令落在右脚上。头手倒立时,两手与前额的着地点应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形状。体操中的保护分为(自我 )保护和( 他人 )保护曲线行进主要包括圆形行进、(螺旋形行进)和蛇形行进在体操练习中,撑的姿势主要包括:(俯撑)、(仰撑)、(侧撑)、(蹲撑)、(跪撑)悬垂动作握杠时,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两臂外旋为(反握)直腿后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后倒时胸要贴近腿。足球方面:1 现代足球运动1963年起源于英国,1900年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30年世界杯2 门高2。44米 宽7。32米运动生理学方面知识:运动技能形成经过:泛化(组织主要部分)、分化(注意动作细节)、巩固(启发提高动作质量)、

6、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 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2 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3 促动分化抑制的发展4 消除防御反射5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各种跑的能量供应特点:130-60米:ATPCP供应 260-400米:开始ATPCP供应,以后靠肌糖元无氧酵解,乳酸较多。3 长跑时氧供应比短跑时充足,主要靠有氧分解功能。乳酸含量较少。速度:分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位移速度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会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应继续运动下去

7、,就会出现第二次呼吸,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轻快,一切不适感觉都消失。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重力性休克:运动员在疾跑后突然站立不动,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他们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血管中,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骤减,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重力性休克。克托莱指数:也称肥胖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等匀称度的复合指数。 体重/身高*1000最大耗氧量:新陈代谢: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

8、用。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改造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叫同化作用。机体把自身的物质进行分解,将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在物质分解的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叫异化作用肺活量:作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得气量。无氧代谢:有氧代谢:姿态反射:氧债:在进行剧烈运动的全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体内的氧亏负。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防御反射、食物性反射、姿势反射)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现实的具体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抽象的语言是在具体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具体信号的信号。其它相关知识:1 1987年

9、9月21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发布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2 竞赛规程包括:竞赛名称、主办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参加单位、各单位参加的人数、运动员参赛的资格、报名以及报到日期、竞赛办法、竞赛规程、录取名次以及奖励办法、抽签日期和地点、注意事项等。新课程标准理论知识:一 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 程的价值(或者作用):.增进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三 程基本理念: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

10、生健康成长。3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4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5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四 标准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 将课程学习 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3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 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标准把学生的体能

11、、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 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五课程目标: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五 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具有关注身体

12、和健康的意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实施建议:一 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1 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2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3 针对各校实际编制课程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定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

13、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2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以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3 根据年级教级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制定年度教学计划。4 根据年度教学计划制定学期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5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制定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 简单易行。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实践性、 灵活性、 综合性课程评价: 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包括三方面评价: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