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17500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国外参展时遭遇危机的应对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开展,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份额迅速膨胀。这也引来了国外 一些本地企业的不满。知识产权成为他们用来阻碍中国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一个有力武器。在世界各地,尤其欧洲I,展会上发生的知识产权争议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从五金器材、医药到电子消费产品,几乎无所不包。在近几年里,中国企业在世界闻名的德国汉诺威 消费电子展等重要国际展会上参展时接连被查抄,对我国企业在世界消费者面前的形象造成重大伤害。知识产权争议,尤其是专利争议,是目前国际商业市场上由于剧烈的竞争而导致的一种常态,而不是个别现象。国际知名公司经常也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在展会上发生专利争议的现象也很普遍。从国际展会争议开

2、展势态来看,被诉对象从开场针对美国企业,开展到针对日企业,现在针对中国企业;在从传统到高科技领域的各个行业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开展趋势。这说明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能力显著提高,是中国实力不断增强的表达。所以 ,企业在遭遇展会争议时,要以平静的心态应对,防止过激的举动。在展会上执行权利的往往不是普通权利人,而是展会主办国的行政执法机关,如果发生暴力抗拒行为,现场执法人员有权对其进展拘捕。 因此,参展企业要防止与当地执法机关发生身体上的冲突,根据案情的开展,沉着冷静,做好以下工作,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1)积极预防,做好参展国侵权风险评估及应对预案由于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展会中知识产权争议频发

3、,企业在派遣参展团队参与国际展会时要组建危机处理团队,以预防突发事件。危机处理团队一方面要及时协助处理在参展国 现场产生的危机,另一方面也要在国统一协调处理危机对国媒体和公司部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公司参展产品确定后,应当就参展材料的知识产权问题进展检索排查,参展材料包括:产品、包装、宣传彩页、宣传视频音频资料、公司中英文等;对公司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瑕疵及时进展修改,对局部敏感网页可以采取暂时关闭的措施,等展会完毕后再重新放开等。在进展知识产权排查后,由法务部门出具参展产品法律意见书。如果确有侵权可能,公司应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如与知识产权权利人 尽早谈判,获得许可,在参展前扫清障碍。在开展第一天发

4、生知识产权争议的概率非常高。因为当天媒体关注度最高,而且参展公司的新产品都会悉数亮相,适于进展产品调查。所以,企业在外国参展时的第一天应该给予高 度注意,所有的紧急预案都应以第一天为主。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参展商每份产品可多带 2-3份,在参展时不应一次全部拿出参展,也不要全部放在展会库房。因为产品查收不仅仅针对展台,也会针对展台库房的产品。在参展人员参展前,要准备好相关的法律文件一同带去,不要等争议发生后,再从国发送 相关法律文件。可以准备的法律文件包括: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商标证书(参展国商标证书公司专利证书(参展国专利授权证书);公司专利被许可文件(应含当前的缴费记录,以保证许可有 效)

5、;公司和权利人谈判证明文件(如往来,双方确认的会议纪要等);公司重要采购合同;紧急联 系人员(包括国应急团队人员,参展国当地律师,许可方主要联系人)等。国法务人员还应制作一份相关知识产权问答手册,让参展人员随时方便查看。同时,应该对参展人员进展知识产权相关培训,介绍根本情况和应对策略等。(2)参展商收到侵权警告函后的对策在收到知识产权权利人警告函后 ,企业应当认真处理,不能束之高阁。企业应立即通过企 业部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或者通过专业咨询机构给予协助,分析警告函中所罗列的产品是否确实侵权。如果确实有可能侵权,要立即开场与权利人进展沟通协商,获得许可或者缴纳侵权赔 偿金,停顿彳!权,达成和解协议。

6、如果发现确实不存在侵权行为,应发函给权利人及其律师,列举 自己产品不侵权的理由。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对警告函积极回应,可以先发一封回函,告知已收 到对方的警告函,本公司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双方可以开场进展和谈,启动双方谈判进程等。假设企业不对警告函作出任何回应,将逼迫发函人采取下一步法律行动。(3)参展商收到临时禁令的应对策略当权利人发现警告函还不能解决侵权问题时,可能会向法院申请临时禁令。临时禁令一般是由权利人提起法院在诉讼开场之前审核颁发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法令。这个过程中 牺牲了被申请人辩论的权利。一旦法院对侵权嫌疑人发出临时禁令,在展会或者海关发生了查抄行为,无论对于公司财产或者名誉都

7、会造成重大损害。为了应对临时禁令,以德国参展为 例,参展商可采用以下应对策略。首先提前向受理申请临时禁令的法院申请辩护报告。所谓辩护报告是由可能成为被申 请人的人以书面形式向法院述其认为不应发出临时禁令的理由,或至少不应在未经法庭审讯的情况下即发出临时禁令的理由。 如果被告能在审问中表达自己的反对观点并举出事实来支 持自己白观点,有可能会说服法院不颁发临时禁令。辩护报告也并非盲目申请,要注意以下几点:申请人在国际展会上有可能遭遇权利人申请 的临时禁令。比方已经收到警告函,或者同领域公司在相关展会上已经遭到查抄;申请人明确知道权利人将会在哪些领域对其申请临时禁令;申请人有明确的法律理由,比方参展

8、产品不涉及侵权,或者已经获得权利人的权利许可等。其次,企业应当针对临时禁令提出异议。如果参展商认为自己并没有侵权行为,或者申请人权利要求的围太广、标的值过高等,都可以通过律师对临时禁令提出异议。如果申请人事先未发警告,直接申请临时禁令,参展商认可侵权行为,但是不愿承当费用的,可以对临时禁令 中的费用提出异议,并同时签署停顿侵权声明。各国法律一般对何时提出异议没有时间限制,提出异议以后,法院必须开庭,听取被申请人的辩论并作出判决。任何方对判决不服 ,可以上 诉。再次,要求申请人提出正常知识产权诉讼。如果被申请人认为在临时禁令程序中没有充 足的证据,可以要求对方收回申请,如果对方没有反响,可以强迫

9、对方提出民事诉讼。 通过诉讼, 法院将听取双方意见,并对此案作出判决。如果对方过了期限仍不提起诉讼,那么可以通过律师向法院要求解除临时禁令。如果申请人的商标被撤销或专利期限已到,被申请人同样可以通过律师要求法院撤销临时禁令。最后,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如果法院在异议程序中发现临时禁令法律依据 缺乏而取消临时禁令,或者如果法院因为申请人没有在期限提出诉讼而取消临时禁令的,被申请人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是 ,法院只有在被申请人进展起诉时,才会作出损害赔偿判决。应该赔偿的损失根据各国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由于执行临时禁令而产生的损失,其中包括停顿生产造成的损失,停顿供货而失去的订单损失

10、,也包括必要的、为修改广告而产生 的费用等。(4)展品被查抄、扣押的对策企业在遭遇执法人员查抄时,要仔细了解执法人员白身份和相关文件,对哪些产品采取了 何种措施,等等。由于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未必了解参展产品哪些涉及权利人申请的临时禁令围,有可能出现不涉及的产品也被查抄的情况。因此,参展商在现场时,要在配合的前提下了解清楚临时禁令对哪些产品有法律效力,并且一定要仔细了解执法人员的身份情况,以防止鱼目混珠的事情发生。在没有确切了解执法人员要求签署的文件容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签字。因为有些文件涉及针对将来的保证条款,如果不了解就签字,可能会发生保证无法实现,或者自愿放弃事后救济的权利的后果。

11、因此建议参展商在请当地律师对相关文件过目后 再签字。(5)展会完毕后的弥补措施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展会遭遇查抄之后,除了在展会时采取联合抗议等方法外,往往在展会 过后就不了了之。其实,展会知识产权争议的重点除了预防在先外,事后处理也很重要。当展会争议发生之后,企业要对新闻媒体以足够的重视 ,充分和合理利用媒体,与媒体形 成沟通、协调、合作以及良性的互动关系 ,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尽量防止媒体带来的负面影 响,引导舆论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开展 ,以利于知识产权争议的解决。展会完毕后,企业应该彻底了解清楚公司被查抄产品是否涉及侵权。如果法院认定企业 不侵权,应该立即在诉讼时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

12、临时禁令,并要求权利人赔偿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者向当地海关要求退回被扣押的参展产品。如果法院确认企业侵权,企业应该积极和权利人达成和解,获得授权,为将来的展会和市场扫清障碍。如果企业一味退让,事后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仅在展会主办国媒体和民众中留下了负 面的影响也会给当地法官留下印象,认为某些公司提出的临时禁令动议毫无法律瑕疵,在之后受理申请时更加容易颁发临时禁令。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因此遭遇查抄的危机。所以,中国企业在遭遇会展争议后,要注意在事后采取积极措施,进展弥补和预防。汇桔网不断追求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效劳创新,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与知识产权行 业深度融合,凭借一流的运营管理团队,强大的资金、专业、渠道等资源优势,会聚政府、 高校、金融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及众多知商企业,结成了广泛的知识产权“用权产业联盟,协助企业实现商标、专利、的买卖、许可、合作,让企业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实现 知识 产权产业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