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17391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1(2422字)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二)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三)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读准音,查词典,为_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读懂义,指_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2导入新课(二)诵读活动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2诵读要求与策略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

2、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三)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要求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2教师辅助策略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四)交流活动1关于标题的深意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下般的_那样讲究什么扣题呀,

3、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2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3活动方式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五)品析活动1浏览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2讨论交流明确: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正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面小屋中十分脏乱,竟让米妮“吃惊地缩回了脚

4、”铺垫下文的勤劳善良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勤劳且乐于助人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勤劳且有条不紊写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侧面描写晚上小矮人们回来了,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3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明确: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

5、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之上。重点品析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活动策略诵读、感受、交流。默读品味。(六)总结活动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亠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活动策略:本题可由同学自由发挥。(七)迁移活动1研究探讨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

6、当推崇哪些美德?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2专题研究:独生子女自律情况的调查研究方向:独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识,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谈“自律”是否过时?成果形式:调查报告教师指导:抽样调查,对照比较,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评价。板书设计地毯下的尘土富有深意诚实米妮美德勤劳耐人寻味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2(1451字)一.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2.分析米妮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深意,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儿时小

7、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小矮人和一个普通小姑娘的童话。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首先进入第一环节(1)预习检查.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被褥真挚葱茏眷顾津津有味简要讲述童话内容由一名语文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完成(2)交流感受.思考: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善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好孩子。2.品析课文:(1)浏览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2)讨论交流正面描写:1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2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3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动作描写)4洗了盘子,整理

8、了床,擦了地板,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动作描写5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们的衣服。(动作描写侧面描写:1小矮人们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晚上小矮人回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的红红的饿,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3“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3)思考:1童话题目是“地毯下的尘土”,可地毯下的尘土却在课文较后才出现,换成“勤劳的米妮”或“诚实的米妮”行吗?2“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这句心理描写反复出现了3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总结:米妮的

9、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有回报的。还告诉我们要养成“认认真真对待自己工作”的良好习惯(5)延伸1找金点子a晚上7:00多了,可小青的爸、妈今天还在外面干活,小青应该怎样做?b老师昨天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可弯弯因太喜欢看昨晚的电视剧而忘了写,今天老师来检查了,弯弯该怎样向老师解释?c结合实际说一件能体现你勤劳或诚实的事例(6)写作练习要求:写一段50-1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段,突出主要性格。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3(4527字)一、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

10、富有生活情趣,对儿童很有教育意义。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米妮的形象:故事一开始从妈妈的角度告诉读者:米妮失去了父亲,家里又很穷,还有一个残疾的妹妹。先交代主人公的身世,这是童话故事最常用的手法。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作者用“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她“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写出了米妮的勤劳能干。当妈妈因患病而不能工作的时候,又是米妮勇挑重担,自己出去找工作,这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米妮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她是在敲了几次门、认为屋中没有人之后才进去的,写出她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接下去写小屋中十分脏乱,竟让

11、米妮“吃惊地缩回了脚”。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突出米妮的勤劳善良做铺垫的:“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乐于助人,这是多么值得当今的独生子女学习的呀!第九段写她是如何收拾屋子的:“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说明她干起活来有条不紊,对上文写她在家里的勤劳是个很好的照应。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米妮的形象,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2、小矮人的形象:小矮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矮人对米妮的赞美,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米妮的勤劳能干米妮把屋子收拾得让这些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此可以看出米妮是多么能干。通过

12、分析学生知道,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3、重点品析: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作者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米妮留在小矮人那里的最后一天,由于米妮津津有味地欣赏窗外的美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打扫完屋子后,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在这里作者变换了一种写法,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即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米妮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其实谁也看不出来,就连小矮人都“什么也没说”,可是米妮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总是在想着“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作者在这里

13、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的是惊叹号,这就表明了米妮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作者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最终诚实占了上风:“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手法把米妮的内心深处的斗争,写得十分生动感人。4、题目的理解: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_那样讲究什么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前面的内

14、容是为后面的内容服务的,课文前后呼应融为一体。点明_的中心。5、_的主题:至于地毯下出现的金币只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的结尾告诉读者,米妮由此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这实际上是在教育小读者要向米妮学习,也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这篇童话除了具有语文教育的功能外,还是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对当今的独生子女尤有教育意义。6、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内容富有生活情趣,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课文情节也简单。因此教学时,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采用讨论法来组织教学。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通过听读、看动画朗读、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让学生个性签名,把名签贴在老师的大红心中,表示全班团结一心共同学习米妮美好的品质。二、教学目标:1、分析米妮的人物形像。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3、领会作者对主人公小米妮的赞美之情,学习她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三、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