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17348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出闲人背后的无奈与潇洒 下面是我前段时间转载的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走进文本,架设心灵桥梁”的一个案例,现与大家共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作者眼中为什么有如此美丽的景呢?别人怎么就不能发现这么美的景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吗?生:因为他是“闲人”,有时间欣赏。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闲人”是什么意思?(提出问题,搭桥之一)生:清闲的人。师:那不就是无事可做的人了?苏东坡真是无事可做的人吗?请看下面投影。(展示苏轼在黄州生活时写的诗句)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耕种。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

2、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师:同学们看,苏东坡“闲”吗?他要养活一家老小,要种黄麻桑树,要造房子,要糊口奔忙。怎么会说是“闲人”呢?他身体闲吗?生:不闲。师:既然他身体不闲,那么这里的“闲人”可以怎么理解呢?生:心闲。师:啊!原来他忙的是身体,闲的是内心呀。原来他有了这份闲心,才有了这份闲情呀。那么这个“闲人”可以怎么理解呢?生:有闲情雅致的人。师:文中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什么意思? 生:就是哪一夜都有月,什么地方都有竹柏。师: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真的哪一夜都有月?到处都有竹柏?(提出问题,搭桥之二)生:不是。师:

3、那苏东坡怎么这样写呢?难道他犯了个低级错误吗?生:不是。苏东坡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这里的月和竹柏可以理解为美景。师:非常好。我们再把写景的句子朗读一下,体会一下他的闲情雅致。读的时候要读出自得其乐的心情。(生齐读写景抒情的句子)师:我们读了感觉到此时苏东坡的内心的确很悠闲。可是,你觉得苏东坡内心深处愿不愿意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闲人呢?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一些资料。(投影展示。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并讲解。)(提出问题,提供资料,搭桥之三)苏轼: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

4、救灾,力挽狂澜。(元丰二年)43岁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师:由此看来,你觉得苏东坡内心深处愿意做这样一个无官的闲人吗?白天忙种田,晚上赏风景?生:不愿意。师:他和陶渊明哪个是真的想做“闲人”?你能说说他们的不同吗?(由比较深入,搭桥之四)生1:从陶渊明的诗“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的不想当官,想归隐自然。生2:陶渊明是自己辞官不做的,他比苏东坡想当闲人。师:苏东坡又何尝想做“闲人”?他又何尝不想当官在朝中做事,实现少年时“致君尧舜”的理想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他此时的感情吗?( 投影展示句式)一声“

5、闲人”,多少_;一声“闲人”,多少_。生1:一声“闲人”,多少无奈,一声“闲人”,多少辛酸。生2:一声“闲人”,多少抑郁,一声“闲人”,多少悲凉。生3:一声“闲人”,多少苦闷,一声“闲人”,多少感伤。师:是呀,苏东坡的一声“闲人”,何尝不是自嘲?何尝不是无奈?我们把这句抒情的句子好好品读一下。我们看这样读怎么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哎,如吾两人者耳。”(深入理解,读出情感,搭桥之五)(生仿读,读出自嘲与无奈。)师: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苏东坡闲情雅致背后的一丝无奈和淡淡的悲凉。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达观。“乌台诗案”中,他不像因迫害而屈死在风波亭上的岳飞,他也

6、不像屈原那样投身汨罗江。他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而且可以欣赏美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一读他笔下的风景,看看他又是以怎样的心境欣赏美景的。(生齐读)师:古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眼中景即心中情,眼中所见即是心中所想。他笔下的景物之中,除了月,还有什么? (提出问题,搭桥之六)生:竹柏。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苏东坡因为心中有月,心中有竹柏,眼中才会觉得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 生:可以这么说。师:眼中的月是一片空明,因为心中也一片空明;那竹柏是否也有什么言外之意呢?(生沉默。) 师:那竹子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有什么特定的意思? 生:竹子风格高洁。师:那么柏树呢? 子曰:岁寒生:然后知

7、松柏之后凋也。师:好一个空明,好一个竹柏,好一个苏东坡。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景中的感情。这样的心境下道出的一声“闲人”之中, 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再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生1:一声“闲人”,多少高洁,一声“闲人”,多少傲骨。生2:一声“闲人”,多少自得,一声“闲人”,多少自豪。生3:一声“闲人”,多少享受,一声“闲人”,多少乐观。生4:一声“闲人”,多少闲情,一声“闲人”,多少雅致。生5:一声“闲人”,多少宁静,一声“闲人”,多少豁达。师:那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看可不可以这样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哈哈!”(读出情味,读出潇洒)(生仿读,读出自得与达观。)师

8、:怎一个“闲人”了得?通过刚才品读“闲人”二字,我们读出了一个有着一丝自嘲无奈的苏轼,也读出了一个自得达观的东坡。(抓住关键,完成鉴赏)师:苏东坡非常喜欢王维,也非常喜欢“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在黄州,他多次乘月夜游,写下大量的诗、词、文。元丰五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年,他的朋友也就是文中的张怀民,建了一个亭子,苏东坡为它取名为“快哉亭”,并写下一首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间有这样一句话:“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只要心中有浩然正气,谁能把你打倒呢? (“知”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合一)元丰三年,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寄情山水,体味人生。当他离开黄州的时候,真的是潇潇洒洒,一路走来一路歌。有人曾说,苏东坡在黄州的几年里完成了从“苏轼”到“东坡”的转变。我们知道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最远去了哪里?生:海南。师:但是,正如他所写的:“千里快哉风”,他不断被贬,却能够随遇而安,越贬越豁达。(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朗读体会)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师生在朗读中下课。)(小结拓展,理清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