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17233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1. 概述1.1 设计依据1. 工作联系函(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5.9.25);2. 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5.10);3. 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土地局 2015.10);4. 沌口路长江路1:500带状地形图(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2015.10);5. 沌口路长江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2015.10

2、);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工程标准化、精细化设计手册;7. 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路面结构及路基处理方案专家咨询意见 2015.9.29;8. 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意见 2015.10.8;9. 关于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明确排水设计原则的函及批复(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5.10.12);1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2015】258号文件(2015.7);1.2 主要测设过程1. 2015年8月,受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进行研究工作,经与业主沟通协商,决定将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3、分册提交成果:第一册为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二册为:滨湖东路污水干管工程,第三册为:桥梁改造工程;按业主单位要求将第一册分为三个分册进行设计:第一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三环线南太子湖桥南)改造工程、第二分册:沌口路长江路(南太子湖桥南万家湖中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2. 2015年9月29日,由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持召开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路面结构及路基处理方案专家咨询会,并形成会议纪要;3. 2015年10月8日,由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持召开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会,并形成会议纪要;4. 根据以上两次会议形

4、成的咨询意见于2015年10月15日完成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并报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局审批;5. 2015年10月1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对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进行审批并形成规划审批意见; 6. 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对本项目的审批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于2015年10月20日完成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 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 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1.3 对规划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2015年10月15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水

5、务局、城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批复了本工程方案设计,并提出相关意见。本次施工图设计执行以上部门提出的相关意见进行设计。1.4 工程范围、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1.4.1 工程范围及建设规模本次工程范围从长江路交三环线道口经沌口路交沌阳大道、万家湖中路、江城大道、万家湖路等,止点为沌口路车城东路路口,道路长约7.9km,三环线沌阳大道段道路改造红线宽度按照22米规划断面形成;沌阳大道车城东路段道路改造红线宽度按照30米规划断面形成。1.4.2 主要工程内容本工程主要包括范围内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缆沟结构改造等。1.4.3 施工图设计专业及卷册组图纸分册图纸名称备注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一分册

6、沌口路长江路(三环线南太子湖桥南)改造工程第二分册沌口路长江路(南太子湖桥南万家湖中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第二册滨湖东路污水干管工程第三册桥梁改造工程本次设计为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2. 设计技术标准2.1 主要采用规范2.1.1 道路工程1.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2012)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5.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GJJ16

7、9-2012)6.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7.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2.1.2 排水工程1.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2012)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4年版)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4. 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 (CECS 382-2014)5.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1部分:水平定向钻施工 (DB11/T 594.1-2008)6.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

8、程 (CJJ 101-2004)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8.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2009) 9. 检查井盖 (GB/T 23858-2009)10.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6MS201)11. 市政公用工程细部构造做法(湖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推荐图)(13EZ001)12.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1.3 结构工程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

9、200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2002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9.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32-2003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 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12.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 DB 42/159-20122.1.4 电

10、力结构工程1. 地沟及盖板(国家建筑标准图集02J3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2 设计技术标准2.2.1 道路工程1.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 设计速度:40Km/h;3.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 停车视距:40m;5. 道路净空高度:机动车道4.5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2.5米;6. 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5年;7.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5年;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6度;9. 路基顶面设计土基回弹模量:30Mpa;10. 路面抗滑标准:沥青路面横向力系数SFC6054mm,

11、构造深度TD0.55mm。2.2.2 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本工程范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排除,污水集中收集转输至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2、雨水管涵设计标准雨量计算公式:Q=Fq(L/s)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F汇流面积(ha)q-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依据武汉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标准,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根据规划批复的方案设计以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3.2.4中的要求,本设计按重现期P=3年、综合径流系数Y=0.65核算新建或完善雨水收集系统。3、污水管道设计标准根据主城区沌口组团及西南组群控

12、规导则,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排放标准采用230L/d,军山组团生活区人口密度采用90人/ hm2,沌口组团生活区人口密度采用110人/ hm2,工业污水量排放标准采用40m3/ hm2.d。入渗水量按生活和工业水量的15%计入,管道过水能力考虑15%的远期增容的污水量。2.2.3 结构设计1. 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砌体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污水干管(含合流)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余均为丙类。3. 场地类别为II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4. 主要荷载标准:地面车辆荷载(机动车道)为公路-级(城-A级);地面堆载标准值按10kN/m2;人行荷载

13、标准值为4.0kN/m2。5地下部分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6. 地下构筑物裂缝宽度控制:max0.2mm。7. 地下管涵设计抗浮水位取设计地面标高,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1.1。8. 基坑为临时性基坑,其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基坑工程设计等级为乙级)。3. 工程设计3.1 道路工程本次设计为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具体设计内容包含:1. 机动车道既有路面结构层病害整治,新建连续配筋钢筋砼路面结构;2. 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3. 更换机动车道高站石;4. 新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3.1.1 平面设计本次改造工程道路红线宽30米,道路实施起点桩号为ZC5+717.172,实施止点桩号为ZC7+8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