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兼脉与真脏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17160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兼脉与真脏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相兼脉与真脏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兼脉与真脏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兼脉与真脏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兼脉与真脏脉 凡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 。因为位、数、形、势都从某一个方面论脉,而诊脉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论脉 位不可能不涉及脉数、脉势、脉形,其余亦然。如数脉必须考察脉势有力和无力,脉位浮沉, 脉形洪细,就会有数而有力,数而无力,浮数,沉数,洪数,细数等多种脉象,其结果单因 素脉象几乎没有。由此可见,相兼脉包括28脉中的复合脉,以及 28 脉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同时出现。脉象的相兼只要不是性质完全相反的脉,一般均可出现。相兼脉的主病,往往就是各种 单因素脉象主病的综合。例如: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浮缓脉:多见于风

2、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停留。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滑数脉:多见于痰热 火 、湿热或食积内热。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真

3、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 已败的征象,故又称 败脉、 绝脉、死脉 、怪脉。根据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 无胃之脉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古人体会有: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的 偃刀脉;短小坚搏,如循薏苡子的转豆脉;急促坚硬,如弹石的弹石脉等。临床提示邪盛正 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重危的征兆之一。2. 无神之脉无神之脉象以脉律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前人体会有: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 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的雀啄脉;脉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的屋漏脉;脉来乍疏乍密, 如解乱绳状的解索脉等。主要由脾(胃) 、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3. 无根之脉无根脉象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前人体会有: 脉象浮数之极, 至数不清, 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的釜沸脉;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翔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的虾游脉等。均 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真脏脉亦有新的认识,其中有 一部分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但不一定是无药可救的死证,应仔细观察,尽力救 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