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16827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监测技术方案设计05(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滑坡监测技术方案版权所有?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2022年3月15日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目录1 .背景22 .滑坡监测目的、方案设计依据与原那么22.1 监测目的22.2 监测方案设计依据32.3 监测方案设计原那么33 .滑坡监测内容、方法和仪器43.1 地表变形监测43.1.1 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技术43.1.2 GPS测量技术53.1.3 GPS与全站仪混合监测技术63.1.4 实施与标准要求63.2 滑坡深部位移监测93.2.1 深部位移监测的方法与作用93.2.2 测斜仪器93.2.3 测斜仪的布置103.3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103.4 孔隙水压力监测

2、113.5 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123.5.1 抗滑桩钢筋应力应变监测133.5.2 抗滑桩侧土压力监测133.5.3 锚索应力监测143.6 水库水位监测163.7 地表裂缝位错监测163.8 宏观地质调查164 .集成GPS的多传感器滑坡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174.1 系统框架结构174.2 仪器的选择与布设174.3 自动化采集系统方案204.4 滑坡监测信息治理与分析系统224.4.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224.4.2 地质地理信息治理234.4.3 监测信息治理234.4.4 监测信息分析245 .GPS变形监测子系统255.1 监测模式的选择255.2 监测网的布设265.3 系统结构

3、设计275.3.1 数据接U局部275.3.2 数据传输与数据采集局部285.3.3 数据处理局部30标准文案实用文档5.4 监测设备配置及其技术指标315.4.1 测站设备配置315.4.2 监控中央设备配置325.5 安装与施工335.6 测量更新频率及测量精度336 .总结34附录1:香港理工大学安科GPS变形监测软件系统GDMS2附录2:多天线开关限制器1附录3:滑坡监测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解决方案3附录4:CX-3c型测斜仪使用技术要求7附录5:VI-600型固定式测斜仪使用技术要求11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滑坡监测技术方案2022年3月25日V1.01 .背景滑坡是指场地由于地层结构、河流

4、冲刷、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几各种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局部或全部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层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是工程地质问题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在山区及河谷地带尤为常见.许多重要的工厂和居民区就建在滑坡上或是靠近滑坡的地方,滑坡引起的山体垮塌及暴雨后形成的泥石流常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我国是一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和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的数据,2022年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其中滑坡占87%2022发生25364,其中滑坡占61%2022年1-3月发生3106

5、,其中滑坡占67.42%.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人民币,其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数百人.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滑坡之所以能造成严重损害,是由于难以事先准确预报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滑坡灾害预防,重在监测.为防患于未然,必须对滑坡进行监测,实现滑坡危害的早期预报.2 .滑坡监测目的、方案设计依据与原那么2.1 监测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建立地表和地下深部的3维立体监测网,对边滑坡进行系统、可靠的变形监测.主要目的为确定边滑坡变形动态包括滑坡体变形方向、变形速度、变形范围等,并对变形开展和变形趋

6、势作出预测,判断边坡稳定状态,给出边坡失稳预警值,指导施工、反应设计和检验治理效果,了解工程实施后边坡的变化特征,为最优化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处治边滑坡为对象的边坡变形监测主要分为:1施工期平安监测在施工期对边坡位移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部位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移)、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地下水和库水位等的监测;(2)处治效果监测是检验边坡处治设计与施工效果,是判断处治后边坡稳定性的最具说服力的手段;(3)长期动态监测结合施工期监测结果,保持监测数据的连贯性,在防治工程后期开始,对边坡体进行动态跟踪,以掌握处治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和特征,据此评价和预测处治后的边坡长期稳定性.2.2 监测方案

7、设计依据监测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技术标准和资料:(1)技术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22);2、?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标准?(DZXX乂一2022)(征求意见稿);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GB50330-2022);4、?公路路基设计标准?(JTGF10-202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J06498);6、?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93);7、?混凝土坝平安监测技术标准?(DL/T51782022);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GB/T18314-2001);9、?土石坝平安监测技术标准?.(2)勘察、设计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整治工程设计资料2.3

8、 监测方案设计原那么(1)监测工作的布置应根本上能限制整个边坡可能的变形,监测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长久、稳定、可靠、不易被破坏,测量基准限制点应在边坡范围以外稳定的基岩上.(2)方法和仪器的选择要能反映出边破的变形动态,且仪器维护方便、费用节省的原那么.监测仪器的选择原那么是:仪器性能可靠、精度足够、使用简易且不易损坏.标准文案实用文档(3)施工前监测、施工期监测、处治效果监测和长期监测相结合的原那么.(4)预防或减少施工干扰.应尽量采用勘探洞和排水洞预埋仪器;施工活动应各方通气,进行文件会签;应尽量采用抗干扰水平强的仪器,保护设施力求可靠.(5)监测设计应留有余地.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的

9、因素,如地质条件不十分清楚,随施工开挖可能发现一些地质缺陷、设计时未估计到的不稳定契体,即可能出现一些设计中未能考虑到的问题,那时,需要修改和补充.3 .滑坡监测内容、方法和仪器滑坡稳定性的监测涉及到一系列特定的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量,如降雨量、土壤湿度、地下水位及移动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地下水位和移动特征.滑坡的移动特征由滑动面的深度、方向、移动量和移动速度来表征.通过监测这些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就能到达监测滑坡的目的.根据有关标准,对滑坡危害程度属于一级的滑坡,应建立以地表变形、裂缝位错、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库水水位、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变化的立体监测系统,监控滑坡整体变形.3,1地表变

10、形监测3.1.1 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技术用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一般是在滑坡监测区外建立平面限制网,使用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或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以获取滑坡平面位移监测的参考基准.平面限制网一般包括基准网、校核网、监测网,限制点分为基准点、校核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等,为了保持点位的稳定性,均需要建造一定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墩标.首先对基准网进行观测,在判断基准网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对监测点的多期观测,可计算监测点的坐标变化量,进而分析监测点的滑移量、滑移方向、滑移速度等.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观测量通过组网,可以进行测量结果的校核与精度评定该方法灵活多变,适用于不同形状、

11、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外界条件的滑坡监测.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用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滑坡监测,通常布设测边测角限制网.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监测水平位移,技术手段成熟,适应性强,但有时网形复杂,观测条件较多,观测周期长、费用高、工效低,适合中小型滑坡的水平位移监测.通常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对滑坡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又称沉降观测,该方法属于一维变形测量.根据监测精度要求不同,通常采用一等水准测量或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配用因瓦水准尺.进行沉降监测一般是须设置基岩标,作为地面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再在沉降地域布设沉降观测点,以一定周期重复进行水准测量,经过多期水准测量和地面

12、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计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各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等数据,从而为沉降区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1.2 GPS测量技术GPSft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相对定位至少需要两台接收机,差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以及削弱空间相关的大气延迟误差,通过相应得GPS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使GPSW量精度到达毫米级,这种卞K式称为静态测量模式.RealTimeKinematic简称RTKGPS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这种模式成为动态测量模式,其测量精

13、度约为12厘米.与常规的方法相比,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具有以下主要优点: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能在台风、大雾、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全天候进行工作; 监测点与参考点间无需通视; 能够直接测定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值;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不同监测点可以进行同步测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动变形监测方法,GPS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克服了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的众多缺陷.由于滑坡的变形比拟缓慢,所以GPS8于滑坡变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形监测常采用周期性重复测量和连续静态测量方式.前者根据一定周期如:一月一次进行野外采集数据,然后回到室内下载数据并进行静态后处理;后一种方式那么是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数

14、据处理全部自动处理,一旦系统建立,无需人工到现场进行作业,非常适用于处于危险期或在恶劣天气及监测环境条件下的滑坡监测,到达近实时的监测要求.3.1.3 GPS与全站仪混合监测技术用传统边角测量方法的地表位移监测一般需要在稳定的地段,设置测量基准点,布设基准网,并在被监测地段设置假设干监测点,利用基准点监测监测点的位移,所以要求监测点与附近基准点应通视.有时很难在边坡附近稳定区域内找到通视条件好的位置布设基准点,基准网难以采用常规的边角网进行布设;另外边坡位移监测点之间通视也很困难,常规边角网形式的变形监测网也难以布设,交会法与极坐标法也因基准点及监测点的通视条件限制而无法应用.而GPS&态测量

15、无需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相互通视,只需要每个观测点上空有较大的可视天空即可,基准点可选在远离变形影响范围的稳定区域,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故可考虑采用整体大范围内布设GPSgE形监测网,局部小范围内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法,既方便了监测工作的开展,又极大地减少了监测本钱.由于边坡坡度较大,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有较大难度,在满足精度的前提条件下,用静态GPSM量和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监测.边坡的监测内容包括滑坡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变化速率,到达监测地表位移目的.3.1.4 实施与标准要求一、变形监测布设原那么:监测网基准点是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的工作基点,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区,远离滑坡体.监测网基准点的数量在满足限制滑坡范围的条件下不易过多;图形强度应尽可能高,保证监测网基准点坐标误差不超过23毫米.滑坡体上监测点的布置应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尽可能在滑坡前后沿、裂缝和地质边界线等处设点.当滑坡上还有深部位移如钻孔测斜仪、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多点位移计等)测孔(点)时,也应尽量在这些测孔(点)附近设点,以便相互比拟、印证.监测点应布置在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