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165094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答案】A【解析】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2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答案】D【解

2、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北望中原气如山。C.遥望孤城玉门关。3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ABCD【答案】A【解析】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说苏轼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第二个层次说苏轼被贬官之后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条件,应该排列在前面。细分第一个层次,应该先总说

3、,再依次分说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中的“又”字也能决定应该在之后。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句中的“这首词”决定了其应该排列在最后。4下面对两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人物”是指那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卷起千堆雪”是比喻句,比喻浪花像雪一样白。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答案】D【解析】“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

4、上下阕。B从晚唐的温庭筠到宋的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答案】B【解析】B.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6名句默写。(1)_,惊涛拍岸,_。(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这样描绘周瑜的:小乔初嫁了,_。羽扇纶巾,谈笑间,_。(3)_,归去,_。【答案】(1)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2)雄姿英发樯橹灰

5、飞烟灰(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文本阅读7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上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_(2)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_【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旷

6、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蓄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过渡作用。总束上片,带起下片,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2)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但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配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8阅读定风波,完成下面的问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在词中有何作用?_(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句中的“风雨”和“晴”有

7、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答案】(1)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做铺垫。(2)“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三、类文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

8、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C“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

9、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答案】C【解析】是借喻,不是借代。(2)请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宋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

10、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注】本词是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1)对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洛入淮,遥望苍茫无际。词人为官他乡,面临此景,难免悲从中来,痛感前途渺茫。B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C“蓼茸蒿笋”,即寥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饵等,称“春盘”。D词的上片写登高望远,残冬腊月,但入眼的已是早春景象;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喝茶、野餐及心境。【答案】A【解析】“悲从中来,痛感前途

11、渺茫”无中生有。(2)本词虽作于残冬腊月人生难耐之时,但词人却感受到了人间的清欢之味,请结合词句赏析这一“清欢之味”。【答案】上片写景,风斜雨细,寒意袭人,本是难耐,但雨丝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清洛入淮,江水苍茫,春潮渐来,写景之中,已饱含畅达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点绛唇宋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词人当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赏月。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 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1)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B【解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2)表达了词人在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对人文荟萃、风景

13、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四、语言运用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苏轼的诗句,使其成为一个文段的中心句。“_”。看一座山,视角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和观点。比如泰山,你可以说它有地质科学价值岩层比较古老,太古代的变质岩层是地球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25亿28亿年;可以说它有文化价值从古到今,留有大量的石刻书法和诗文;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宗教之山,有道教、佛教建筑,有佛经,有道士;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帝王之山,当你站在泰山之巅,看到群山如拱,你就知道历代帝王为何那么喜欢到泰山行封禅大典所以,你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一座山的注解就会不同。【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3明人张蜒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请根据下面对豪放的释义阐述,仿写一段话,对婉约做出解释。豪放是一种浩气凛然、气贯长虹的风度。他粗犷而豁达,奔放而阳刚。他是一种来源山野的刚劲的魂魄,是戈壁滩上粗粝的雄风。他是豪爽沉雄的关西大汉,举手投足皆是千钧力量。【答案】婉约是一种敛首低眉、欲进还退的姿态。她细腻而委曲,含蓄而阴柔。她是一种来自台榭的纤弱的精魂,是九曲桥头蒙蒙的细雨。她是柔婉清新的江南秀女,顾盼之间均是无限缠绵。-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